首页 句子 巴金简介及作品介绍(摘抄好句66句)

巴金简介及作品介绍(摘抄好句66句)

巴金简介及作品介绍

1、巴金,男,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巴金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附中。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d派爱国民主人士。(巴金简介及作品介绍)。

2、在巴金的作品中,家即社会,家庭是构成社会机体的细胞,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巴金的创作实践表明,他最喜欢通过描写家庭生活情景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状况及其发展变化。

3、而他也能投身时代浪潮,随着时间的发展写出不同风格的著作,从而紧紧抓住时代精神屹立不倒,相比较很多在民国时出名几年、十几年就消散的作家,他的作品常青长驻,也许就像他所言:“我爱人生,所以我愿像一个狂信者那样,投身到生命的海里。”那般,将自己投身于写作之中,从而换来了大众对他的喜爱和“人民作家”称号的认可。他的一生,是用写作来展现时代给予的馈赠,再让时间把它流传下去,影响乃至教育后人。

4、巴金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5、短篇小说集:《复仇集》《光明集》《电椅集》《抹布集》《将军集》《沉默集》《神·鬼·人》《沦落集》《发的故事》《长生塔》《小人小事》《还魂草》《英雄的故事》《明珠与玉姬》《李大海》

6、迦尔洵(1855—1888),俄国作家。迦尔洵以短篇小说见长,其小说情节并不复杂,鲜明的主题、生动的心理描写和独特的叙事角度是其创作的特色。主要作品有《四天》《胆小鬼》《艺术家》《棕榈》《红花》《偶然事件》等。

7、巴金为何不同意出版他的《全集》?巴金说,编印《全集》是对自己的一次惩罚。因为,他认为,他的作品百分之五十不合格,是废品。

8、 《寒夜》通过描写汪家的解体过程揭露了当时大后方社会的黑暗。

9、在七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巴金共有一千万字的著作和数百万字的译著。其著作先后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海内外广为流传。2003年,国务院授予他“人民作家”的荣誉称号。

10、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巴金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d派爱国民主人士。

11、 风刮得很紧,雪片像扯破了的棉絮一样在空中飞舞,没有目的地四处飘落。左右两边墙脚各有一条白色的路,好像给中间满是水泥的石板路镶了两道宽边。

12、“不要紧,就快到了。……二哥,今天练习的成绩算你好,英文说得自然,流利。你扮李医生,很不错,”他用热烈的语调说,马上加快了脚步,水泥又溅到他的裤脚上面。

13、  《家》春》《秋》《雾》《雨》《电》《寒夜》《随想录》。(巴金简介及作品介绍)。

14、《信号》讲述了谢明和邻人瓦西里的故事。邻人为了反抗和宣泄不满,撬了火车车轨,而谢明发现后为了及时补救,用鲜血染红布料来警示即将前来的火车。在小说的最后,谢明躺在血泊之中,而瓦西里接过了红旗,避免了灾难的发生,自陈罪行。同《红花》一样,《信号》中的主人公也完成了自我牺牲,是人道主义精神的高度体现。

15、“三弟,走快点,”说话的是一个十八岁的青年,一手拿伞,一手提着棉袍的下幅,还掉过头看后面,圆圆的脸冻得通红,鼻子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

16、2021年11月14日晚,由董卿主持的央视金牌栏目《朗诵者》第三季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王亚平、叶光富、翟志刚深情朗诵了巴金先生《激流三部曲》的总序。《激流三部曲》飞跃了地球,飞向太空。

17、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18、书房是在二堂这边的一间小屋,窗外便是花园,由巴金的父亲聘请了一个中年先生任教,学生是巴金和他的两个哥哥、两个姐姐共五人,而服侍他们的老书僮是六十多岁的贾福。教书的刘先生很温和,面貌也很和善,而且教学有方。每天早晨,学生一进书房就先给老师行礼,而老师则带着微笑点点头。巴金和他的三哥同坐一根板凳,老师教认方块字,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这个老师从来不骂人,巴金有时背不出书,先生也不生气,只是叫慢慢地重读,直到背得整个课文。因此从小巴金便十分喜爱书房。刘先生很能干,能绘地图、能画图画,同时还画出了小巴金梦想的有山、有洞、有狮、虎、豹的惊险、美妙的图画。

19、新文学问世以来,以揭露旧家庭旧礼教为题材的创作很多,但以长篇系列小说的形式和如此浩大的规模,对封建家族在现代逐步走向崩溃过程做系统深入描写的,《家》以及《春》《秋》还是第一次,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根据该作品改编越剧曾于2003年首演,由越剧名家赵志刚、单仰萍、孙智君等担纲主演。四川交响乐团根据《家》改编的歌剧《鸣凤》于2013年11月25首次与观众见面。《鸣凤》由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李元华、高育发分别担纲导演及艺术总监。

20、“文革”结束后,有关部门将巴老在“文革”中被查抄的解放前全部稿费积蓄人民币25万元发还给他,巴老当即捐出15万元,作为他所倡议建立的中国现代文学馆的第一笔基金。从那以后,巴金凡得到稿酬、版税或文学奖金,全部都捐献给了现代文学馆、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或者“希望工程”。

21、《红花》描写一个多少知道一点自己的身份的狂人,他用尽力气作了超人的努力去拿一朵罂粟花,他以为这朵花是用人类牺牲的赤血染红了的。他想,要是这朵花被毁掉了,人类也就会得救了。在终于摘得红花之后,疯人也停止了心跳,为别人的幸福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小说中的红花,是象征邪恶的罂粟花,疯人被认为是迦尔洵自身的投射,现实生活中,在《红花》完成几年以后,迦尔洵从楼梯上跳下,终于因此死去。作为迦尔洵最知名的作品之《红花》表现了向往自由、为消灭社会的邪恶势力而献身的精神。

22、巴金,原名李尧棠,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巴金”是他的笔名。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唤起了他的觉醒。

23、我半夜从噩梦中惊醒,感觉到窒闷,便起来到廊上去呼吸寒夜的空气。

24、新文学史上受众多的作品之有人形容它当年受欢迎的程度,已经到了“家弦户诵,男女老幼,谁人不知,哪个不晓。改编成话剧,天天卖满座;改摄成电影,连映七八十天”的地步。

25、1953年起,巴金先生对已畅行多年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进行修订,并交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一家印行,几十年精心打磨下来,形成了作品的善本、定本。

26、最后她懒洋洋地站起来,用极其温柔而凄楚的声音叫了两声:“三少爷,觉慧,”便纵身往湖里一跳。

27、 △1941年巴金与妹妹及侄女、侄儿们合影

28、散文集《随想录》(包括《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

29、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在2003年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称号,于2005年10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被誉为“世纪老人”。

30、散文集《随想录》(包括《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

31、其它中长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寒夜》《死去的太阳》《海底梦》《春天里的秋天》《沙丁》《萌芽》《新生》《利娜》《抗战三部曲》:《火》之一至之上海开明书店1940年12月一1945年7月版

32、1927年1月15日,22岁的巴金奔赴法国。在巴黎,巴金连同已写的片断整理重抄为二十二章的《灭亡》。该小说在1929年1月至4月的《小说月报》上连载以后,轰动了当年的文坛,“一位完全不为人认识的作家”巴金就此闯进了人们的视线。

33、其描写40年代小人物的日常生活,表现了他们的不幸遭遇,收在《发的故事》、《小人小事》等集子中,其中的某些作品体现了巴金创作风格的转变。

34、有人说,记住巴金就记住了一个时代!确实如此,从1904年到2005年,巴金所经历的百余年,中国也经历了众多沧桑沉浮:晚清、民国、共和国、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思想改造、“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二十一世纪……这些沧桑沉浮深深地烙在他的身上,而他却以特有的姿态行走在他的时代。

35、走到了这条街的中段,在一所更大的公馆的门前,弟兄两个站住了。他们把皮鞋在石阶上擦了几下,抖了抖身上的雪水,便提着伞大步走了进去。他们的脚步声很快地消失在黑洞里面。门前又恢复了先前的静寂。这所公馆和别的公馆一样,门口也有一对石狮子,屋檐下也挂着一对大的红纸灯笼,只是门前台阶下多一对长方形大石缸,门墙上挂着一副木对联,红漆底子上现出八个隶书黑字:“国恩家庆,人寿年丰。”两扇大门开在里面,门上各站了一位手执大刀的顶天立地的彩色门神。

36、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37、《木木集》是屠格涅夫自身成长中的感人故事和半部自传,收录了《木木》、《普宁与巴布林》两部中篇小说,前者写于一八五二年,后者完成于一八七四年。《木木》中的人物原型很多出自作家自身的生活,《普宁与巴布林》也是屠格涅夫童年和青年时期的回忆。

38、“二哥,你真好,”觉慧望着觉民的脸,露出天真的微笑。觉民也掉过头看觉慧的发光的眼睛,微笑一下,然后慢慢地说:“你也好。”过后,他又向四周一望,知道就要到家了,便说:“三弟,快走,转弯就到家了。”

39、这本书是巴金基于当时泉州社会现实创作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凄楚动人的爱情故事:一位姓林的中学教师在泉州和他的女学生郑佩容相爱着,但遭到女方父亲的强烈反对,他俩逃到厦门鼓浪屿。但是他们的爱情终难为封建礼教所容,在短暂的幸福时光过后,郑佩容在母亲的电促下返回泉州,从此音信杳渺,最终在父母所包办的婚姻中郁郁而终。

40、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41、就题材而论,巴金的长篇小说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主,并且带有强烈的自传性。他的短篇小说则题材多样,涉及范围相当之广。在巴金的作品中,家即社会,家庭是构成社会机体的细胞,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

42、其是收在《沉默集》中的三篇历史题材的小说,即《马拉的死》、《丹东的悲哀》、《罗伯斯底尔的秘密》。这三篇作品反映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社会生活,总结了那段历史的教训。

43、作者着重表现的是小家庭内部的矛盾冲突,比如婆媳争吵,夫妻失和等,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真实、细致的描绘表明,汪家悲剧的根源在于国民d政府的黑暗、腐败。

44、笔调变得深沉、悲哀和忧郁,到了《寒夜》则将这种悲剧式的语言艺术提炼到了巅峰状态。巴金前期作品语言的气势和节奏激越奔肆,一泻千里,无法以迁回婉转,含蓄凝炼对其加以规范。

45、高家最具批判与反抗意识的一个人,也是当时社会进步青年的典型代表,与大哥觉新形成鲜明对比。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平等地对待各个阶层的人。喜欢丫头鸣凤,但最终因鸣凤不忍被嫁给冯乐山做小投湖自尽和自己那“小资产阶级的自尊心”理想破灭,随后又目睹了梅、瑞珏的死等一系列悲剧,终于无法忍受离开这个家。有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曾一起开报社办报纸宣传新思想。 

46、其书写外国人生活的作品,这类作品集中在《复仇集》、《电椅集》中,《光明集》里也有一部分作品。这类作品描写了许多外国人的故事,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外国人形象。

47、俄国文学史家德·斯·米尔斯基认为《文学写照》和《日记摘抄》比三部自传“更有说服力地表明,其作者是一位伟大作家”;同时,他认为书中关于托尔斯泰的回忆录,是“关于伟人托尔斯泰最有价值的文字”。

48、中篇《憩园》:1)写的是一个封建大家庭崩溃后,那些纨绔子弟的结局。其主题与《激流三部曲》仍有连续性,即揭露封建地主阶级的寄生生活对人的腐蚀,批判福荫后代,长宜子孙的封建思想。既有批判性,又充溢着人道主义的温情。《憩园》集中揭示封建阶级本身所经历的人格的堕落及人性的扭曲的过程。2)旧主人杨老三;新主人姚国栋;其子姚小虎。3)艺术特色:a.吸收了外国文学的某些构思方法,又借鉴了我国古典文学构设意境的美学追求,形成了有浓厚抒情气氛又带象征意味的结构形式。b.描写新旧两代主人和他们家庭的遭遇变迁,却采用哀怨婉约的文字和舒缓自如的笔调,别有一种诗的韵味。c.《憩园》由几个人物追述的历史片段组接而成,每种追述都有各自的道德评判,彼此辩驳并呈,形成复调的关系。e.《憩园》标志着巴金以往那种青春型的热情倾泻的创作风格,开始朝比较深蕴细腻的方向转变,到《寒夜》达到圆熟。

49、巴金1922年就曾翻译过迦尓洵的《信号》,他说:“三十年后(即五十年代初)我以同样激动的心情第二次翻译它。我爱它超过爱自己的作品。我在那里找到自己的思想。它是我的老师,我译出的作品都是我的老师,我翻译首先是为学习。”“那么翻译《信号》就是学习人道主义吧。我这一生很难摆脱迦尔洵的影响,我经常想起他写小说写到一半忽然埋头痛哭的事,我也常常在写作中和人物一同哭笑。”

50、 另外,巴金的中长篇小说的题材也具有多样性,《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海的梦》等作品是反映青年革命者生活的,《激流》三部曲、《憩园》等则是表现封建大家庭生活的作品。

51、“因为我很激动。我激动的时候都是这样,我总是发抖,我的心跳得厉害。我想到演戏的事情,我就紧张。老实说,我很希望成功。二哥,你不笑我幼稚吗?”觉慧说着,掉过头去望了觉民一眼。

52、从表面看,高家“一家人读书知礼、事事如意”,家庭内部尊卑有序,礼法森严;但实际上,在这个大家族中处处都充满着激烈的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为了争夺家产,陈姨太、克安、克定等打着维护家族荣誉和高老太爷的招牌,耍尽了花招。他们先是闹“鬼”,吓死了老太爷,接着又闹“避血光”,害死了瑞珏;他们很清楚是军阀混战,导致商场被毁,但却硬逼觉新赔偿股票的损失,并且在老太爷尸骨未寒时大闹分家。除此而外,这个封建大家庭挥霍奢侈的寄生生活,还造就了一代整日只会挥霍无度,过着穷奢极欲糜烂生活的“败家子”,这在高家“克”字辈人物身上显得尤为突出。如高老太爷最喜欢的五儿子克定,不但嫖、赌、抽大烟、玩小旦样样精通,而且还骗取妻子的金银首饰去当卖,在外面私设公馆,蓄妓取乐。

53、1986年10月,巴金连续用三封信“申明”他的意见。巴金在信中写道:“我想谈谈故居的事,一直没有工夫写出来。我的意思就是:不要重建我的故居,不要花国家的钱搞我的纪念。”“关于故居的事就这样说定了。不修旧宅,不花国家的钱搞这样的纪念,印几本《选集》就够了。”

54、人们一提起溥仪,谁都知道,他是我国清代时的末代皇帝!可是,一提到李道河,就没有多少人知道他是当今文坛泰斗巴金的父亲。当然,就更不知道他是清代广元一个最知名的末代县令!

55、30年代是巴金小说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这期间,他先后完成的长篇小说有《死去的太阳》、《海底梦》、《砂丁》、《春天里的秋天》、《雪》(即《萌芽》)、《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在这些作品中,“激流三部曲”代表了他此时创作的最高成就。30年代,巴金还创作了大量的短篇小说,其中短篇小说集有《复仇》、《光明》、《电椅》、《抹布》、《将军》、《沉默》、《神·鬼·人》、《沉落》、《发的故事》等。巴金的短篇小说题材非常广泛,涉及的生活面也很宽。它们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倾诉了民众的呼声。

56、他的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57、为方便读者朋友们更加深入了解作品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巴老对作品中的某些字词、引文等做过一些注释,本版予以保留,并对个别注释进行了重新校订。

58、我望着这些灯,灯光带着昏黄色,似乎还在寒气的袭击中微微颤抖。有一两次我以为灯会灭了。但是一转眼昏黄色的光又在前面亮起来。

59、《迟开的蔷薇》:离家多年的我在返乡后借助在朋友家中,一日我和朋友在阳台交谈时,我发现朋友看他已结婚的爱人的表情仿佛他新近才赢得他的爱人似的。于是朋友同我讲起了他这些年的心路历程,他和妻子刚结婚时也有过忙碌而感情不够深刻的时候,直到后来,他从古诗人哥特弗利特的作品中找到了“爱的药酒”,重新激发了他对生活的激情和对妻子的爱。

60、1928年12月,巴金回国,定居上海,抗战爆发后,投身到抗日救国斗争的洪流中。他曾和茅盾一起创办战时联合刊《呐喊》(后改名《烽火》),并担任上海文艺界救亡协会机关报《救亡日报》编委。

61、赫尔岑(1812—1870),俄国著名的哲学家、作家、革命家。赫尔岑出生于俄国贵族家庭,青年时代誓言要为社会的平等和正义奉献一生,后遭受流放,又流亡欧洲进行革命宣传活动。英国学者以塞亚•伯林认为赫尔岑也许是当时“最伟大的欧洲政论家”。赫尔岑在欧洲创立的第一家自由出版社。主要作品有《谁之罪》《克鲁波夫医生》《偷东西的喜鹊》等。

62、他的主要作品包括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以及小说《寒夜》、《憩园》,散文《随想录》等。译作有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

63、克鲁泡特金(1842—1921):俄国革命家、思想家、地理学家。著有《田野、工厂和工场》《互助论:进化的一种因素》《夺取面包》等。巴金曾引用他人的话赞美克鲁泡特金是“在人类中是最优美的精神,在革命家中有最伟大的良心”。

64、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人民文学出版社拟出版《巴金全集》。起初,巴金不同意。编辑王仰晨几次来沪做说服工作,被王仰晨的热情和决心打动,一年后巴金终于同意了。

65、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索桥的故事》《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