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弗洛伊德是谁(摘抄好句38句)

弗洛伊德是谁(摘抄好句38句)

弗洛伊德是谁

1、这些经历以及之后的经验,让萨提亚发现,治疗并不仅限于“那认定的病人”,也需要整个家庭系统的介入。也就是,她可以借改善家庭成员彼此间的关系,来带动整个家庭的改变。当然,这也自然而然地改变了家庭中每一个成员。(弗洛伊德是谁)。

2、在一封写给荣格的信中,弗洛伊德亲切地称他为精神分析王国的“王储”,并称荣格是他的“长子”。

3、正因为行为心理学的批评有理有据,我们反倒要向弗洛伊德致敬:他对现代心理学的最大贡献在于保留了意识。其理论中有几个前提:我们的意识存在;意识可以被实证;精神分析是门科学。尽管原则上都有待商榷,但事实上却为“意识类”心理学后来的复兴留下了空间。

4、威廉·赖希,美籍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和社会学家,奥地利共产d人。

5、他会在两场咨询的间隙或在晚饭前,留出一小时到两小时的时间,放任自己沉浸于幻觉。(弗洛伊德是谁)。

6、这个项目张力向我们揭示了自己。苏珊·桑塔格(SusanSontag)在《疾病的隐喻》(1977)写道:“心理学的声望和说服力很大一部分源自于它是一种升华了的唯心论:以一种世俗的,表面上的科学方法肯定了“精神”的地位位于物质之上。弗洛伊德是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他把目光转向所谓的海洋般的感觉(oceanicfeeling)。但今天,要相信内心的转化作用,就要让自己的个体心理代理机构更广泛的与精神传统为盟,而不是与现代科学结盟。同时,灵性的各种变异形式,都不会因为精神分析不会死亡这个相同的原因而死亡。

7、然而,在弗洛伊德之后,虽然有非常多的灵魂医生。而且如此的行医方式都是从个人哪儿开始的;并运用了其独特的、内在的存在观点。借助于弗洛伊德的基本信念——主观性的科学是行得通的,如此的科学对我们的生活有帮助——神经精神分析学赞同引用弗洛伊德的遗产。

8、“这是什么缘故,这个家庭的成员之间有什么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力量呢?”萨提亚了解到她可能已经接近某个关键的问题了。而正是这个问题,成为后来她创立萨提亚家庭疗法的契机。

9、以人为中心疗法的产生,经历了非指导性技术、以来访者为中心疗法、以人为中心疗法几个阶段性的发展,这一发展固然得益于罗杰斯杰出、勇敢的探索,不过一开始也是来自一位来访者的启示。

10、荣格认为,人格在后半生能由未来的希望引导而塑造和改变。可以说,两人对人性本身看法上的有着原则性分歧。

11、两重性这个概念一直是弗洛伊德思想中的主要特点,不管人们把这场冲突看成是自我防护与性本能之间的冲突也好,看成是自恋与恋他,还是生本能与死本能之间的冲突也好。不管用哪一种涉及本能的理论来加以阐述,无法为自我所接受的那些方面的相互冲突却始终是其最重要的特点,而且也变得多少有点无意识起来了,尽管有的人进行防卫,有的人加以压制,有的人断然否定或声明与之无关。这种看法后来成了种种动态心理疗法的理论核心,包括精神分析、集体或个人心理疗法,家庭或婚姻疗法。此外,对文学与戏剧评论、教育和儿童教养等方面,它都产生了影响。

12、就这样,现代心理学一半被行为主义绑架,另一半被弗洛伊德绑架。

13、她是荣格的病人,曾患歇斯底里症,荣格在诊治她时与她发生了微妙的情感,还安排她在住院期间担任自己的助手。

14、在整个现代心理学中,精神分析学派占有怎样的地位呢?

15、曾经亲如父子,美好的时光持续了六年,但是,学术的分歧和性格差异,却让两人最终决裂,老死不相往来。其间弗洛伊德被荣格气昏2次,说荣格有“弑父情结”。

16、这群人中产生过很多著名心理学家,包括克莱因、安娜·弗洛伊德、弗洛姆、科胡特等。虽然他们都宣称自己与弗洛伊德的理论不尽相同,但他们的总称就是精神分析学派。

17、脑科学和精神分析学之间的这种基本张力,同样也是所谓的“意识难题”核心问题的张力,即,主观与客观在论述现实时彼此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神经精神分析学项目的核心在于:献身于第一人称视角的价值,并试图将其带入神经科学。Solms向我解释说,神经精神分析学对精神分析漫长而错综复杂的历史并不感兴趣;它感兴趣的是弗洛伊德原初的哲学立场,这种立场结合了对自然科学和个人思想特权的尊重。

18、当年两人彼此常为对方分析梦境,那时的弗洛伊德为一些梦境苦恼,而那些梦和他的妻子及年轻貌美的妻妹有关。

19、徐钧:为什么说优秀的咨询师一定要会吃吃喝喝

20、卡尔·罗杰斯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实践与研究,主张“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首创非指导性治疗(案主中心治疗),强调人具备自我调整以恢复心理健康的能力。

21、恢复或保持主体性的观点是令人心动的概念,而且,它的吸引力揭示了我们对大脑和FMRI时代的双重思考。每个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内啡肽和5-羟色胺辅助药剂的讨论上,并且冷落了令人讨厌的战斗逃跑反应。然而,即便有证据表明我们想要对勇敢的新世界进行全面的生理控制,但是它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最著名的反乌托邦文学之一。

22、经历这样的事件后,科胡特并没有刻板地按照传统精神分析的方式继续诠释和面质病人的愤怒。他认真思考病人的各种反应之后,决定尝试一下,将自己十多年的训练理念全部放下,不再去猜测和诠释什么,而是作为一个人去听听病人到底想表达什么,为何如此愤怒。

23、人不是根本不相信自己的死,就是在无意识中确信自己不死。——弗洛伊德  

24、按照布洛伊尔的描述,安娜一直很健康,成长期并无神经症迹象。她非常聪明,对事物的领会迅速,有十分敏锐的直觉,智力极强,有很高的诗歌禀赋和想象力,“但受到严厉的和带有批判性的抑制”。她意志力坚强,有时显得固执,情绪上总是倾向于轻微的夸张,像是很高兴而又有些忧郁,因而有时易受心境支配,在性方面发育很差。布洛伊尔将她描绘成一位“洋溢着充沛智力”的女子。

25、在巴黎跟随沙可学习期间,弗洛伊德被沙可的思想所鼓舞。在这一时期他从一个神经学家转变为一名精神病理学家,从对躯体的研究转向对心理的研究。

26、第精神分析采用医师的描述而非仪器测量,因此并不准确;

27、人文科学和精神分析一样,(尤其是文学)为个人生活赋予了丰富的财富,同时,他们都认为,现实栖息于主体之中而不是客体之中。人文科学和精神分析一样,往往遭受到科学时代冷酷无情的技术官僚体系的压制而陷于衰退。人文科学和精神分析有一个平行的追求。两者都由相同的本能驱动,我们和自己讲述的故事会影响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 

28、所谓治疗关系背后有性的动机,纯粹是精神分析的论调,是否成立还有争议。但迹象还是有一些的。据《癔症研究》的编者说,Jones在他的《弗洛伊德传》中曾对此有过详细的叙述,Hirschmuller等在其论著中也提到过所谓“癔病性假性妊娠”。按欧文·斯通在《心灵的激情》中颇具文学色彩的描绘,有一天晚上,安娜突然出现了严重的腹痛症状,布洛伊尔及时赶去,却发现安娜已经认不出他了。他问安娜怎么会突然疼起来,安娜却说:“我快要生布洛伊尔大夫的孩子了。”弗洛伊德是在布洛伊尔家里听说这件事的,在回家的路上,他还在反复琢磨:

29、但考虑到研究观念,萨宾娜最终拜入弗洛伊德门下。这个女人的存在,让弗洛伊德与荣格生出不少嫌隙。

30、首先是谈话。弗洛伊德的谈话并非你来我往的交谈,而是医生听、病人谈,医生即使参与,也仅限让谈话进行下去。各位在电影上都看过这种场景吧:来访者躺在躺椅上,无拘无束地说话,不管内容多自由、多荒谬、多离奇、多杂乱无章,最好能一边自言自语、一边自由联想。目的倒不是为了宣泄,而是为了让潜意识暴露出来。原则是:越自由就越荒谬,越荒谬就越真实,也被称为“自由联想法”。

31、那位母亲同意了,站起身准备离开。但当她走到门口时却停了下来,转身对罗杰斯说:“博士,你们这里是否也给成人提供心理咨询?”

32、我们不需要弗洛伊德,我们需要认真对待精神本质的方法。

33、如此的顿悟让我萌生信服。但我们无法以检查大脑血液流动的方式来检验其准确性。事实是,你可以用一整天的时间罗列弗洛伊德所做之事的对与错。更有趣的是,虽然神经精神分析学总是始于和解性研究中描述的乏味意义,可是,这些却又不是该领域真正的内容。

34、荣格在其自传中提到,一方面,荣格不能容忍弗洛伊德把权威性看得比真实重要。(荣格知道了弗洛伊德与妻子和姨妹之间的“三角关系”)另一方面,荣格在学术方面也追求着自己的独立性,他并不想完全局限于弗洛伊德的理论框架中。

35、最明显的是:类似冯特兴盛了心理学研究这一学科,弗洛伊德兴盛了心理治疗这一行业。或许令各位吃惊的是,现今家喻户晓的心理医生和心理治疗都是相对现代的名词。

36、同年,热情、激动的荣格抵达维也纳,酣畅淋漓地和偶像交谈了整整13个小时,仍觉意犹未尽。

37、1908年,第一次国际精神分析学大会在奥地利的萨尔兹堡举行,弗洛伊德主持会议,会议期间决定创办一个心理分析学的会刊《精神分析与精神病理研究年鉴》,荣格被指定担任主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