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及出处(摘抄好句45句)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及出处(摘抄好句45句)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及出处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及出处)。

2、引号式和援引差不多,但还有细微的区别,主要是在标点的运用上,一是去掉了引号,二是引用内容的最后一个标点在引号外。

3、译文:士兵不可以不宏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的责任重大,路途遥远。

4、(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5、玉石若不经过雕琢,就不会成为玉器;人若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琢,雕琢  

6、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7、(34) 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8、(解读)《论语·为政》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

9、张弛:弓上弦叫张,卸下弦叫驰,比喻严和宽。

10、(33)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1、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篇》。改变别人难,改变自己易,既然这样,倒不如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以包容宽厚的心态待人,自然更容易被人接受,大家其乐融融岂不更好?

12、1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13、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1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1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篇》

16、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7、子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8、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19、(39)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21、他认为,一要"师儒",就是以孔孟之道管理和从事教育;二要普及教育于"民";三要地方行政长官兴办学校。在封建社会中,人民处于无权状态,封建政权内部的监督机制有名无实,各级官吏的政治道德、文化素质对于吏治的好坏、人民负担的轻重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培养真正的人才对封建社会的长治久安有着现实意义。

22、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3、(译文)只要还有一口气息,报效祖国的志向就不能有半点松懈!

24、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25、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26、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 卫灵公)

2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8、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

29、(68)    咬定青山不放松——清·郑板桥

30、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31、(64)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2、(87)  不知有汉,何论魏晋——引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中“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句。

33、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34、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35、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36、(解读)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事关群众福祉和社会和谐稳定。解释:民生问题是所有人民的幸福基础,推动社会和谐的根本所在。

37、    五经一般指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

38、(解读)清.康有为《大同书》。释义:那些喜欢群聚而讨厌独处,相互扶持培植的人,人们心中所喜欢的。

39、“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

40、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41、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42、套用也包括套进自己的句子中。就是只有引号,引号之外别的什么标点都没有,放到自己的句子中。

43、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4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