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诸葛亮的名言天下(摘抄好句46句)

诸葛亮的名言天下(摘抄好句46句)

诸葛亮的名言天下

1、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诸葛亮

4、建兴七年(229年)春,诸葛亮遣陈式攻武都(今甘肃省成县周边)、阴平(今甘肃省文县周边)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今甘肃省西和县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5、《庄子》中有一句话是“嗜欲深者天机浅”,意思是当一个人的嗜好多而欲望重的时候,他通常执迷于感官物质的享乐而无法达到内心的清净,在内心纷乱的时候又怎么能领会上天给予的启示呢?又怎么能做到如同诸葛孔明一样看破天机,又能顺应天意而行呢?

6、最后,用杜甫的一首咏颂诸葛亮的诗《《蜀相》》结束本文吧:

7、那么杜甫又为何如此崇拜诸葛亮呢?难道仅仅因为他是历史上著名的丞相吗?实际上,杜甫的崇拜是其生活年代的一个反映,也是这篇诗歌背后所隐藏的社会背景。

8、不能太把自己当回事,也不能太不把自己当回事。不能把别人太当回事,也不能太不把别人当回事。把这个度掌握好,就是懂得了做人的尺度。

9、《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则是被演义化的经过艺术包装处理的高、大、全式的英雄人物。 被美化、神化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诸葛亮在罗贯中的笔下,由凡人变成了神,变成了民间百姓乐于接受的神,成为了公认的智慧神的最杰出化身,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国人。

10、除了这些之外,在杜甫的所有诗歌中,有一个特殊的存在,那便是他写下的二十几首关于三国蜀国丞相诸葛亮孔明的诗歌,诸如《八阵图》、《诸葛庙》、《蜀相》、《阁夜》等名篇。

11、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

12、可托六尺之孤,可寄百里之命,君子人欤?君子人也;

1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

14、兵卒有制,虽庸将未败;若兵卒自乱,虽贤将危之。

15、所以出现:过去说不好的历史人物,我一定要为他找一些好处(比如对隋炀帝、对秦桧、对李鸿章);过去说好的历史人物,我也一定要找点毛病出来(比如对岳飞、对诸葛亮)---等等。

16、叹风尘末吏,未遑窃比,追溯鞠躬尽瘁,心香一瓣学乡贤。

17、作奸犯科;所向无敌;胸中鳞甲;淡泊明志苟全性命伏龙凤雏汉贼不两立

18、——罗贯中《三国演义》中再以徐庶之口赋咏诸葛亮

19、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20、也有一颗“致君尧舜”辅佐之心,但他仕途坎坷,终其一生都未能如愿。因此这首诗就更加显得沉郁顿挫,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是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21、钱穆:“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一如两汉。”

22、南中平叛时,七擒孟获,让孟获诚心归附,发誓一辈子不再反叛。

23、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诸葛亮

24、《三国志》中的诸葛亮,更比较客观真实些,比较接近历史上的诸葛亮本人。“一代才华出众的杰出名相,”这位史家评价,比较客观公允,当之无愧。

25、到达柴桑后,诸葛亮面见孙权,先用二分法给孙权两个选择,“如果能以吴、越的军力与中原之国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断交”;另一个选择则是激将法,“如果认为不能抵挡,为何不停止军事行动,向北方称臣呢!”孙权却反问诸葛亮,刘备又为何不投降。诸葛亮便提高刘备身价,说刘备有气节,绝不投降,以向孙权显示刘备的决心。孙权大怒,誓言不会向曹操投降,但却有所担心,刘备还有多少兵力战斗。诸葛亮最后才分析两军的情况,先说出自军散兵归还和关羽水军有万人,加上刘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万人,再说出曹军远来疲弊,追刘备时,又用轻骑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而且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百姓又是被逼服从曹操,不是心服;最后肯定地说曹操必定可打败。孙权十分高兴,后又受到鲁肃、周瑜的游说,决定联刘抗曹,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三万水军,与曹操开战。

26、不恃强,不怙势,宠之而不喜,辱之而不惧,见利不贪,见美不淫。

27、贪图享乐、怠惰散漫就不能够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发奋向上。(淫慢则不能励精) 

28、其实,这个问题本就不着争论,在《辞海》、《大英百科全书》等权威辞书里,提到三国时代的大“家”就只有两人:

29、杜甫的作品也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对后世影响可谓深远。晚年漂泊蜀地杜甫仍心系苍生胸怀国事,为此他特地为诸葛亮写了一首诗,其诗最后14字更是成千古名句,年年入选中学课本!

30、冠钟阜石城名胜,江山依旧,渺矣吴宫花草晋代衣冠。

31、像诸葛亮、刘备这种级别的大政治家,非常善于抓住致命矛盾,因此说话虽然不多,往往都是一针见血的。尤其对子女的教育,于国于家都是百年树人的大事,不能不仔细斟酌。

32、治国犹於治身:治身之道,务在养神;治国之道,务在举贤;是以养神求生,举贤求安。

33、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34、15)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5、放低姿态,不是鄙视自己、压抑自己,而是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

36、思贤如渴;我心如秤;临危受命;三顾茅庐;如鱼得水;任重才轻;妄自菲薄;

37、兵卒有制,虽庸将未败;若兵卒自乱,虽贤将危之。

38、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诸葛亮

39、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0、受命以来,夙(s)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d)泸,深入不毛(不毛之地)。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竭驽(n)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3)----诸葛亮《出师表》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诸葛亮《三顾茅庐》

41、高节可以厉俗,孝弟可以扬名,信义可以交友,沈虑可以容众,力行可以建功,此将之五强也。

42、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43、赏于无功者离,罚加无罪者怨,喜怒不当者灭。

44、可等到分配官职时,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他又没有得到官职,还是只能等候任用。这一等又是数年,直到44岁时才被授了个八品小官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45、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诸葛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