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高二论语原文及翻译(摘抄好句92句)

高二论语原文及翻译(摘抄好句92句)

高二论语原文及翻译

1、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评析)君子有两层含义,一是有德的君子,二是居上位的领导者。这里主要是指领导者,领导者不用研究具体技术,就像马云不会写软件,钻到写软件的技术里,就不会去看战略、看组织、看经营了。

3、9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4、(译文)孔子在上朝的时候,(国君还没有到来,)同下大夫说话,温和而快乐的样子;同上大夫说话,正直而公正的样子;国君已经来了,恭敬而心中不安的样子,但又仪态适中。(高二论语原文及翻译)。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6、(译文)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不过(向圣与仁的方向)努力而不感厌烦地做,教诲别人也从不感觉疲倦,则可以这样说的。”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学不到的。”

7、出自《论语·颜渊》,颜渊问仁来源于《论语》的第十二篇,这篇文章主要讲述孔子关于仁的主要解释,孔子用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篇文章里关于任的论述,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方面是克己,第二方面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既定的规矩。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

8、(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9、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2)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0、8•19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11、(译文)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干预那个职位的政事。”

12、出自《论语·里仁篇》本篇是《论语》的第四篇,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具体含义:指认为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

13、“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高二论语原文及翻译)。

14、(评析)子游这话,似乎是有所针对。有的人,鼓励孝顺节烈,若有父母去世,似乎越是痛不欲生,越是自毁自残,就越是孝顺。子游就说,止乎哀而已,不要哀恸过度,以至于毁身灭性,把自己身体都搞垮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肯定不会希望你如此自毁自残式地表“孝”。

15、文中孔夫子揭示了一个重要道理:我们的一生,终究是精神生命的一生,物质追求和感官享受终究有限,而精神的升华才是人生的最终之道。

16、4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17、(译文)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粮食陈旧和变味了,鱼和肉腐烂了,都不吃。食物的颜色变了,不吃。气味变了,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时新的东西,不吃。肉切得不方正,不吃。佐料放得不适当,不吃。席上的肉虽多,但吃的量不超过米面的量。只有酒没有限制,但不喝醉。从市上买来的肉干和酒,不吃。每餐必须有姜,但也不多吃。

18、(译文)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19、  士:有抱负的人。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强。毅:刚强,勇毅。仁: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已:结束。

20、颜渊请教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说:“约束自己,使言语和行动归复于先王之礼,这就是仁。一旦这样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天下的人就称赞你为仁人了。

21、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22、孔子答道:“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不要去做。”颜回听后向老师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但决心按照先生的话去做。”

23、(3)举直错诸枉:举,选拔的意思。直,正直公平。错,同措,放置。枉,不正直。

24、(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5、做一个有道德修养、有博学多识的君子,这是孔子弟子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孔子认为,作为君子,不能只说不做,而应先做后说。只有先做后说,才可以取信于人。

26、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27、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28、1895年——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海军覆没。

2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0、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诗呢?诗可以激发心志,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培养群体观念,可以学得讽刺方法。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31、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3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3、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34、(译文)孔子说:“有这样一种人,可能他什么都不懂却在那里凭空创造,我却没有这样做过。多听,选择其中好的来学习;多看,然后记在心里,这是次一等的智慧。”

35、8•7曾子曰:“士(1)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37、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38、(评析)士人,古时指读书人,亦是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他们学习知识,传播文化,政治上尊王,学术上循道,周旋于道与王之间。他们是国家政治的参与者,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士人是古代中国才有的一种特殊身份,是中华文明所独有的一个精英社会群体。曾子的这段话道出了儒家对知识分子的重视和厚望。

39、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途漫长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

40、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41、(4)仞:音rèn,长度单位。古时七尺为仞,一说八尺为仞,一说五尺六寸为仞。

42、(译文)孔子有时讲雅言,读《诗》、念《书》、赞礼时,用的都是雅言。

43、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44、(译文)孔子说:“学了三年,还做不了官的,是不易找到的。”

45、①质:质朴。②文:文饰。③史:虚浮不实。④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

46、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47、(在儒家传统道德中,智、仁、勇是重要的三个范畴。《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成为真正的君子。)

48、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49、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50、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得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51、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5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53、草原深处的博爱与情殇(《黑骏马》)整本书阅读五——马建伟

54、(1)堂堂:仪表壮伟。一说,高不可攀。据说子张注重外表,为人重在“言语形貌”,不重在“正心诚意”。

55、20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56、(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三:泛指多次。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57、选修《中国古代经典文化•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58、(译文)子游说:“我的朋友子张可以说是难能可贵的人了,然而还没有达到仁的境界。”

59、(1)曾子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60、(译文)孔子对颜渊说:“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子路问孔子说:“老师您如果统帅三军,那么您和谁在一起共事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在一起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完成任务的人。”

61、在儒家传统道德中,智、仁、勇是重要的三个范畴。《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说“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成为真正的君子,进而达到成为圣人的目标。 

62、要求: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套作,不抄袭,不少于800字。

63、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64、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65、写作素材推送第三期(2月3日)——文艺大师(1-15)

66、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乐呢?”

67、(1)舜有臣五人:传说是禹、稷、契、皋陶、伯益等人。契:音xiè;陶:音yáo。 

6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9、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70、注释:饭疏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疏食即粗粮。

71、(译文)孔子说:“符合礼法的正言规劝,谁能不听从呢?但(只有按它来)改正自己的错误才是可贵的。恭顺赞许的话,谁能听了不高兴呢?但只有认真推究它(的真伪是非),才是可贵的。只是高兴而不去分析,只是表示听从而不改正错误,(对这样的人)我拿他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72、(译文)国君召孔子去接待宾客,孔子脸色立即庄重起来,脚步也快起来,他向和他站在一起的人作揖,手向左或向右作揖,衣服前后摆动,却整齐不乱。快步走的时候,像鸟儿展开双翅一样。宾客走后,必定向君主回报说:“客人已经不回头张望了。”

7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4、⑦愿无伐善,无施劳(伐:夸耀,炫耀;施:表白)

75、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替它作了注释;对《春秋左氏传》也下过很深的功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朱墨别异》。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是什么?董遇说:“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76、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非凡夫俗子,他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之重任。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所以,孔子说,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因此,他可以通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可取之处。

77、(译文)孔子说:“我从卫国返回到鲁国以后,乐才得到整理,雅乐和颂乐各有适当的安排。”

78、(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79、 ①就有道而正焉(正:使自己的道德行为得到修正,使动用法)

80、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81、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

82、写作素材推送第一期(2月1日)——时代先锋(1-15位)

83、(1)季康子:姓季孙名肥,康是他的谥号,鲁哀公时任正卿,是当时政治上最有权势的人。

84、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85、注释:好:喜欢,爱好。乐lè:以……为乐趣。

86、(1)輗:音ní,古代大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大车指的是牛车。

87、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88、A.耦(ǒu而耕) 莞(wǎn)尔 长沮(jū) 接舆(yú) 

89、这一章讲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他不满意那种“终日不违”,从来不提相反意见和问题的学生,希望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时候,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对老师所讲的问题应当有所发挥。所以,他认为不思考问题,不提不同意见的人,是蠢人。

90、(译文)孔子说:“坚定对道的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就出来做官;国家政治黑暗的时候就隐居不出。国家政治清明而自己贫贱,是耻辱;国家政治黑暗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91、(1)哀公:姓姬名蒋,哀是其谥号,鲁国国君,公元前494 ̄前468年在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