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老子十大名言(摘抄好句50句)

老子十大名言(摘抄好句50句)

老子十大名言

1、老子告诉了人们一个道理,就是将学习到的前人的东西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这样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2、出自《老子》第七十六章。人在初生的时候是多么柔弱,而在将死之前又是多么坚强;天下的动物、植物在其生长发育时是多么脆弱,而在将死之前又是多么干枯。(老子十大名言)。

3、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5、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6、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老子

7、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8、孔子语录:《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9、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译文:一切要顺应自然。所以狂风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情形呢?是天地。天地造成的情形都不能长久,何况人的那点力量。所以,从事于道的人得到道;从事于德的`人得到德;从事不道不德的人,得到不道不德。得到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得到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得到非道非德的人,非道非德也乐于得到他。为人诚信不足,自然就不被人信任。——老子《道德经》

10、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1、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13、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道德经》

1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5、老子曰:善于用人的领导人处于低位势。也就是说,凡事只考虑自己的私利,不尊重他人,不善于与他人相处的人,就处于“位势高”境地;反之,遇事能先顾及他人,尊重他人,与他人相处融洽的人,则处于“位势低”境地。位势低者如山之谷,水必住低处流,于是众人从之,可谓势在必然。

16、老子曰: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老子还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是以无为遵道为正,以智谋为奇。“归根曰静”回归到遵道之正,“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遵道是成大事的根本,奇谋只是辅助性的手段。

17、注:水无比的高尚,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而且宁愿呆在世人所厌弃的地方,它的品质接无比的接近于高尚,做人就应当如一弯清泉,保持高尚的节操。

18、选自《道德经·第六+三章》。(译文)圣人自始至终重视细微的小事,不做什么所谓的大事,所以能够成就大事。

19、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0、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21、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李耳《道德经》

22、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注:原文老子第五十八章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老子第五十八章》

23、语出《老子·第四十五章》。最完美的东西,就好像有残缺一样,但事实其效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就像是空虚一样,因为他的效用是没有穷尽的。

2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5、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26、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27、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其长。

2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9、注:天下事物,在表观上总是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对立的方面。然而任何事物或善或美、或恶或丑都具有两重性和可变性,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把美的事物当成永恒的美,把善的事物视为绝对的善,必然事与愿违,导致恶的、不善的结果。

30、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3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32、(翻译)遵循于自古以来就有的大道,来驾驭当今现实世界中的具体实际。

3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34、  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35、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他关于民众的格言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中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6、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3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38、人要向地学习,地要向天学习,天遵循规律,规律纯任自然。

3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40、只有无为才有自然,同时无为本身也就是自然,因而,无为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既是一种生活态度又是一种人生境界。

41、自古至今,未有全其行者也,故君子不责备于一人。

42、0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4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老子《老子》

4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46、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47、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正臣。——《道德经》第十八章

48、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49、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