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二十篇
1、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
2、子罕第九(主要记孔子言论,重点为孔子的行事风格,提倡和不提倡做的事。)
3、子张问孔子说:“怎样才可以治理政事呢?”孔子说:“尊重五种美德,排除四种恶政,这样就可以治理政事了。”子张问:“五种美德是什么?”孔子说:“君子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已却无所耗费;使百姓劳作而不使他们怨恨;要追求仁德而不贪图财利;庄重而不傲慢;威严而不凶猛。”子张说:“怎样叫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己却无所耗费呢?”孔子说:“让百姓们去做对他们有利的事,这不就是对百姓有利而不掏自己的腰包嘛!选择可以让百姓劳作的时间和事情让百姓去做。这又有谁会怨恨呢?自己要追求仁德便得到了仁,又还有什么可贪的呢?君子对人,无论多少,势力大小,都不怠慢他们,这不就是庄重而不傲慢吗?君子衣冠整齐,目不邪视,使人见了就让人生敬畏之心,这不也是威严而不凶猛吗?”子张问:“什么叫四种恶政呢?”孔子说:“不经教化便加以杀戮叫做虐;不加告诫便要求成功叫做暴;不加监督而突然限期叫做贼,同样是给人财物,却出手吝啬,叫做小气。”(论语二十篇)。
4、先进:主要记录孔子教育言论和对其弟子的评论
5、◆诵读国学经典《论语》-为政篇第11-15章
6、尧说:“啧啧!你这位舜!上天的大命已经落在你的身上了。诚实地保持那中道吧!假如天下百姓都隐于困苦和贫穷,上天赐给你的禄位也就会永远终止。”舜也这样告诫过禹。(商汤)说:“我小子履谨用黑色的公牛来祭祀,向伟大的天帝祷告:有罪的人我不敢擅自赦免,天帝的臣仆我也不敢掩蔽,都由天帝的心来分辨、选择。我本人若有罪,不要牵连天下万方,天下万方若有罪,都归我一个人承担。”周朝大封诸侯,使善人都富贵起来。(周武王)说:“我虽然有至亲,不如有仁德之人。百姓有过错,都在我一人身上。”认真检查度量衡器,周密地制定法度,全国的政令就会通行了。恢复被灭亡了的国家,接续已经断绝了家族,提拔被遗落的人才,天下百姓就会真心归服了。所重视的四件事:人民、粮食、丧礼、祭祀。宽厚就能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能取得成绩,公平就会使百姓公平。
7、-----------------------------------------------------------
8、生命的源泉来自于大自然,生命的奥妙存在于经典,让我们在经典中寻找这奥妙吧!!
9、◆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雍也篇第11-15章
10、◆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子罕篇第11-20章
1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12、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
13、论语 子张篇第十九 共二十五章x0933
14、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分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分先秦诸子的著作;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
15、泰伯:主要记孔子和曾子的言论及其对古人的评论
16、该句语出宋代王应麟所著的三字韵文《三字经》,此句相关选段原文如下:
17、◆诵读国学经典《论语》-泰伯篇第11-21章
18、◆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子路篇第1-30章
19、◆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八佾篇第6-10章
20、◆诵读国学经典《论语》-为政篇第11-15章
21、◆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公冶长篇第11-15章
2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23、◆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八佾篇第21-26章
24、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25、季氏第十六(主要记孔子论君子修身,以及如何用礼法治国)
26、◆诵读国学经典《论语》-为政篇第21-24章
27、论语 阳货篇第十七 共二十六章x0930
2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9、子路第十三(主要记录孔子论述为人和为政的道理。)
30、◆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雍也篇第26-30章
3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32、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33、◆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宪问篇第1-44章
34、◆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公冶长篇第16-20章
35、公冶长第五(主要讲评价古今人物及其得失。)
36、季氏第十六(主要记孔子论君子修身,以及如何用礼法治国。)
37、《八佾》多二事对举,失《学而》三句之善。于此篇论三代则必截断为两章者以此。以时礼之不全德,故以讽之。“杞宋不足征”为一章,“周监二代、郁郁乎文”为另章,微言风时而已,亦春秋通三统之义也。参《卫灵公》第十五“颜渊问为邦”章,夫子告以“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是天道取夏时之等,地道取殷质之行地无疆,人道取周之郁郁乎文也。以通三统之全德寄望于颜渊者,后十篇从先进、立素王之义也,详参《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诸篇章节编排结构。又可思考何以“颜渊问为邦”不系之《颜渊》第亦不系《季氏》第而系之《卫灵公》第十五?王之也。后十篇之《卫灵公》第十五可比照前十篇之《雍也》第六(“可使南面”)。又,此寄望可比较《春秋公羊传》结尾夫子三叹之义:“颜渊死,天丧予;子路死,天祝予;西狩获麟,吾道穷矣”。
38、◆听书|家著播讲《平凡的世界》-合集(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全
39、◆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子张篇第1-25章
40、《乡d》记载了一个人的衣食住行情况,但多数记述没有主语。全篇只出现三次关于这个人的称呼,一开始是“孔子”,这个称呼统摄了接下来十数章这个人在乡d的礼仪生活,然后在中间康子馈药章出现这个人的自称名(讳“丘”)。还可以注意馈药章前面那一章,也即第一部分的最后一章是他乡问人,紧接着就是在下面一章称“子”,这个称呼统摄了一直到结尾的记述,而后面这些记述涉及的主题是君、朋友、车马、时变和迁徙。当这一部分也讲燕居的时候,却说的是“寝不尸,居不容”。因为这是在变中的燕居。
41、子路第十三(主要记录孔子论述为人和为政的道理)
42、◆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里仁篇第21-26章
43、◆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雍也篇第6-10章
44、孔子说:“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
45、子张第十九(主要记录孔子和弟子们探讨求学为道的言论,弟子们对于孔子的敬仰赞颂)
46、季氏:主要记孔子论君子修身,以及如何用礼法治国
47、尧曰:主要记录古代圣贤的言论和孔子对于为政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