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百度文库(摘抄好句50句)

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百度文库(摘抄好句50句)

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百度文库

1、心学是教会了很多人使用权术,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们什么时候不用,这才是它之于这个历史悠久的泱泱大国最根本的意义。

2、知行合“知”是“良知”,也就是内心,“行”是“实践”,“知”与“行”是一体的。

3、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4、悔悟是去病的良药,贵在改正。如果把悔恨留在心里,那又是因药而生病了。

5、禅宗说了‘人人都有佛性’后就枯坐,什么都不管了。说了‘佛向心头做’后就真的在心头做,不去实践。而我说了‘在心上用功’后,必须去实践。

6、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7、也就是说“山间花开花落”之所以能被我们看到,是因为我们看到的那一刻就赋予了这个现象“这层意义”。再直接一点来说,即“万物的意义,由心而起”,也就是所谓的“心无外物,心即理”的通俗解读之一。因“心外无物”,所以“致良知”的表现是“知行合一”儒家孟子提出“人性善”,提出人天生拥有良知良能,但是因为人后天生活中会面对各类欲望的诱惑,导致生来就有的“良知良能”被蒙蔽,这种时候,我们就需要“吾日三省吾身”,即在反省中不断剔除蒙蔽,回归“本心”。当我们的本心不被蒙蔽时,我们就能达到所谓“致良知”境界。这个时候,人就能做到所谓的“知行合一”。

8、一秒思维:康熙八大家训,这才是真正的贵族教育!

9、王阳明将朱熹的天理与内心联系在了一起,朱熹认为天理要从书中去寻找,王阳明则认为心外无理,天理就在我们的心中。

10、装模作样成一个圣人去给别人讲学,人们看见圣人来了,都给吓跑了,怎么能讲得好呢?唯有做一个愚夫笨妇才能给别人讲学。

11、每个人与生俱来心中就有圣贤之道,因为我们心中与生俱来就有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而做圣贤就是要通过自我努力实现最真实的自我。

12、在动态加工中,不要搞间歇。无动于谐,即无动于静。

13、人只有许多精神,若专在容貌上用功,则于心中照管不及者多矣。

14、王守仁反对把孔、孟的儒家思想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戒律,反对盲目地服从封建的伦理道德,而强调个人的能动性,他提出的“致良知”的哲学命题和“知行合一”的方法论,具有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禁锢、呼吁思想和个性解放的意义。

15、一个政府,不得人心到如此境界,也算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朵奇葩。

16、知行合一:>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无善无恶,是未发之中,也是心之体,是天下之大本。天下最根本的东西,那是“道法自然”,无善无恶的未发之中说是心之体,换句话叫“平常心”。人因知而生“喜怒哀乐怖惧悔”,有这些情绪说明“知而未达”,人可以因一叶障目而不识泰山,又何尝不会因为自己固执的偏见而不知善恶呢!念头产生了且都符合规矩这才是和,和就是夫子的“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但是和是“天下之达道”,通达之道是要走通了、到达了才算的,不曾真正到达,未必真知。>登高自卑之语犹在,要爬上山顶还得从立足之地开始。格物致知只为诚意正心,也就是实践出真知。知行合一是让人“人在事中磨,静亦定、动亦定,才能立稳脚跟”,这里求的事与“动静”无关,在于定。心志坚定,内外如这是>八目里的“诚意”、“正心”。通过格物、致知的知行合一求取“诚于心、精于行”的“一以贯之而止于至善”。以知行合一来不断自新“亲民”,以达到“明明德”,所求者>,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17、(译文)坚持自己的理想就像心痛。一心就在疼痛上,哪有时间说闲话、管闲事?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18、许多时候,他人的侮辱和中伤,对我们到底是“伤害”,还是“历练”,抑或者是“无关紧要”的事情,就在于我们怎么去看待那些人和事。让我们拘泥于“伤害”之中的,其实是我们的思想和思维。所以,高情商的人大抵都能明白,“能够从负面情绪中拯救自己的,大抵只有自己”,许多时候,让我们感到“为难”的,不是所谓的人和事,而是我们自己不放过自己。

19、天理是在心中,但由于世俗的浸染和自己的不注意修心,天理虽然没有离开心,可却被蒙蔽了。

20、只要时刻拂拭自己的内心,让良知不要被人欲遮蔽,就都能成功。

21、绝不要先以恶意去推测别人,否则自己就先变恶了,一旦如此,就是丧失良知的表现。

22、但人存政举,使奉行不至;则革弊之法,反为流弊之源。

23、志向不树立,天下就没有可成功的事,即使是各种工匠技艺,也没有不是靠志气才成功的。

24、知行合“知”是“良知”,也就是内心,“行”是“实践”,“知”与“行”是一体的。

25、面对外来评价,尤其是毁谤时,非但不要动怒心,而且还要把它当成是磨炼强大内心的机遇。

26、“省察克治”必须时时去做,事事上也皆可做,能做到主动、自觉地省察、克制自己对外界事物的不正当欲望,就是自我修养。省察与存养本是一物,只是在有事或无事时说法有别。

27、阳明先生通过对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评判以及方法论来教会我们心存良知,为善去恶,自觉践行正确的价值观。

28、《道德经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也许修生养心立德就是从当下开始,从每一件小事开始着手。活在当下每一刻,时时省察自己,做好当下能做的事情吧。以最好现在等待未知的未来。

29、他是收视爆款:他主讲的《有书国学共读国学》台风妙趣横生,被一众网友亲切地称他“说书大咖”。

30、不能等别人为你铺好路,而是要自己去走、去犯错,最后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31、大数据分析,在中国,找个身高1米7年入20万的老公,到底有多难?

32、无事时,将好色、贪财、慕名等私欲统统搜寻出来,一定要将病根拔去,使它永不复发,才叫痛快。

33、王洪文的女儿,白手起家做酒成富豪,多次拒绝美国绿卡

34、释文:现在有些人在吃饭时,即使无事,他的心也经常忙乱而不安定,只因他这颗心忙惯了而收摄不住。

35、(原创连载)巩义考察记探访“中华家道”思“快慢”

36、&#x当下即去消磨,便是立命功夫。&#x——王阳明

37、大膨胀时代,富人财产大缩水,穷人受冲击最大,中产最焦虑!

38、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39、人心中本就有孝心、仁心,所以不必去外面寻求任何东西,只要让心中的孝心和仁心自然流露就万事大吉了。

40、耳朵不能听是非,省了多少闲是非;口不能说是非,又省了多少闲是非;心知道是非就够了。

41、格物即“慎独”,即“戒惧”。至于“集义”“博约”,功夫只一般,不是以那数件都做“格物”底事。

42、良知是个直性子,对于不公,它给出的答案就是:马上反抗。

43、(译文)圣人也是通过学习才了解道理的,众人也是天生就具备了解道理的本能。

44、凡作事不能谋始与有轻忽苟且之弊者,亦皆致知之心未能诚亦是见得良知未透彻。

45、赏及微劳,则有功者益劝;罚行亲昵,则有罪者益警。

46、也就是说,因为“心外无物”,万物的意义由“心”赋予,而我们生来就有“良知良能”,所以“仁义礼智信”等在我们身上的具体表现,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生来就有的“良知良能”的外在显现,这种“显现”是与外界和他人无关的“心外无物”的“本心”体现。

47、昨天我把玉穿在衣服里。大家都说很光荣。我可以脱衣服睡觉了。我只是个穷人。我到底加了什么?故荣辱不在人之手,人之失耳。

48、所以,当我们做事情的时候,当我们与人交往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诚意。这样就能够做到喜怒哀乐未发,或者喜怒哀乐发出来但符合礼仪,这就是"中和"。特别是与别人交往的时候,我们希望别人对我们有诚意,没有人愿意与一个没有诚意的人交往。同时,我们要获得别人的尊重,要办成事情,我们自己也要有诚意。

49、人非要经历一番不同平时的劫难才能脱胎换骨,成为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