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78句集锦

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78句集锦

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

1、大意: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对礼节能怎么样呢?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对音乐又能怎么样呢?”

4、三省吾身(古义:泛指多   今义:表示确数) 

5、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通假字,同“悦”,愉快。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7、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0、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1、字词解释:三军:军队的通称,匹夫:普通人、男子汉,夺;改变

1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3、注释:温:温习,复习。故:指学过的知识,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理解与体会。矣:语气助词,表肯定。

14、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6、试译:孔子进周公庙,对每件事都要提问。有人就奇怪:“谁说鄹人叔梁纥的儿子懂得礼啊?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向人请教。”孔子听后说:“那些做法是礼吗?”

17、注释:时,时常地或者按照一定的时间;习,复习或者实习;说,同悦,愉

18、(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9、(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0、试译:子贡问什么是君子,孔子回答说:“想说的话他自己先做到,别人就会跟从他。”

21、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22、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提问并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23、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zhuàn),曾(céng)是以为孝乎?”

24、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25、《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共20篇,世人称“半部《论语》治天下”

26、字词解释:时:按时说:通“悦”,愉快朋:志同道合的人愠:生气,发怒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27、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8、(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29、课文探究: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志向。

3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31、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32、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33、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34、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35、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6、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37、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38、重点字词解释:注: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3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0、(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41、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42、(答案)示例:对不起,陈强,我不小心把你的《论语》的封面弄破了,原谅我好吗?

43、经过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44、★阅读国学经典,可以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

45、(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4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47、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文言文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48、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9、(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50、★阅读国学经典,可以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哲学思考和思辨能力;

51、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52、13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53、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54、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55、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6、试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求学;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没什么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耳根顺了;七十岁随心所欲,没有不合情合理的。”

5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58、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59、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6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6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2、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6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4、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65、(2)《〈论语〉十二章》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6、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67、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68、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69、寓意:学习是件快乐的事。只有把学习视为乐趣,我们才能学得更好。

70、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71、译文: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72、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责任重而且路程遥远。把在天下实现仁作为自己必须承担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奋斗终生,到死才停止,道路不是很遥远吗?”

73、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74、在这冷清清的月光下,静悄悄的房屋中,帘子内的人还没有入睡,手上拿着剪刀,在裁剪衣服,忽然,她感到剪刀冰凉,连手也觉得僵硬起来了。这才意识是秋深了,要下霜了。秋霜欲下,玉手先知。暮秋深夜,赶制寒衣,是这位闺中少妇准备寄给远方的征夫的。(唐代的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但征戍日久,衣服破损,就需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的冬衣。因此唐诗中常常有秋闺捣练、制衣和寄衣的描写。在白居易的时代,府兵制已破坏,但家人仍需为征夫寄寒衣。)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冬衣未成,秋霜欲下,想到亲人不但一去不返,而且还要受冻,岂能无怨?于是,剪刀上的寒冷,不但传到了她手上,而且也浸入她心上了。丈夫在外的辛苦,自己在家的孤寂,合之欢乐,离之悲痛,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来,该是何等滋味,然而诗人却截取思妇裁制冬衣时从手上的剪刀之冷而感到天气的变化这一细节,其余一概不提,由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会。

75、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7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77、字词解释:贤:贤德、高尚,箪:盛饭用的圆形竹器,堪:能忍受,乐:乐趣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