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陶行知教育文集电子书36句集锦

陶行知教育文集电子书36句集锦

陶行知教育文集电子书

1、不由想到:“技艺”略逊却铁骨铮铮的老师,和“技艺”超群却奴颜婢膝的老师,谁对学生的影响更大?

2、“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体现了真挚的师爱。这句话我在入职招教考试中用过,记得那篇文章也曾为我带来了较好的成绩,帮助我顺利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他们可能在某个方面不如别人,但在另一方面却胜人一筹。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来判断一个学生,把“差生”视为“朽木”,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3、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

4、“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法是陶先生在1927年在创办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的校训。他强调:“‘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亦即教育法”,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原理之一(其中三大原理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是指导整个学校的教学活动的方针。

5、我们在社会上做事就要预备碰钉子。假使钉是铁做的,我们的头皮就要硬到钢一样,叫铁钉一碰到钢做的头皮就弯了起来;第二是要把我们的热心架起火来,把钉子烧化掉。

6、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我们的适度教育更是要求我们对待后进生要有一颗博大的爱心。

7、我,苍海一粟,只是教育战线上最不起眼的那颗小草。尽管我不能做出惊天动地的大贡献,变不成腰缠万贯的大老板,但我愿意在清贫的生活中独守安静的日子,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独守教师的那份清贫宁静的幸福,在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家的指引下,在叙事者的引领下,在王维审老师的影响下,在众多叙事者成员的鼓励下,让自己朝向美好、尽快成长,为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绵薄的力量!也算是无愧于心,无愧于家长,无愧于孩子,无愧于一个“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8、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手脑相长歌: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

9、教育的对象是未成年人。他们尚未形成固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判断能力弱,不善于辨别,不懂得选择,在很多时候,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由成人主宰,诚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儿童的生活,是一面社会的镜子。”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论点当是最好的印证。这也告诫我们在实施开放教育、生活教育时,必须坚持“适合于学生、有利于发展”的原则,对现实社会中的各种信息加以整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避免学生在毫无抵抗能力的时候受到社会上非主流思潮的影响;其次是将关注的视野扩展到学校生活以外的范围,如家庭生活、社区生活,努力构建立体教育网络,让学生拥有一个相对纯净的、与他的认知水平相协调的人际交往空间。

10、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这样,不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书本上的知识活了起来,而且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11、我们对于书的根本态度是:书是一种工具,一种生活的工具,一种“做”的工具。工具是给人用的;书也是给人用的。用书必有目的。遇到一本书,我们必须问:您能帮助我把这件事做的好些吗?您能帮助我过一过更丰富的生活吗?

12、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13、《爱弥尔》(法)卢梭,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 1978年版

14、破即补。污即洗。劳即谦。乱即理。债即还。病即医。过即改。善即喜。行即思。倦即息。信即复。帐即记。

15、金庸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古往今来,国难当头之时,冲在前面的,往往都是那些平日里敦厚寡言的“弱冠”。

16、《给教师的建议》,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7、他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的主要幼教类著作有《创设乡村幼稚园的宣言》《幼稚园的新大陆》《如何普及幼稚教育》等。

18、首先,活动主持人、区教师发展中心德育工作室的陈莉老师介绍了陶行知先生的生平、教育活动及其教育思想。

19、从内容上看是动态的,随环境和不同受教育者的变化而变化。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陶先生强调教育以生活为中心,正是强调了教育的目标应该是提高人的素质与做事能力,教人学会生活的本领,学以致用。这不正是我们当今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吗?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上取得和谐发展。《陶行知教育文集》的读书心得2利用假期时间,我拜读了《陶行知教育文集》。《陶行知教育文集》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通过反复体会,我深切感受到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的不足之处,开始认识到自己的确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

20、以集体力量从事于五项创造工作:甲、创造健康之堡垒;乙、创造艺术之环境;丙、创造生产之园地;丁、创造学术之气候;戊、创造真善美之人格。

21、与书相随丨鼓楼的班主任们与教育有个最美约定(点击)

22、陶行知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问题方法传授给学生,而应该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效果,也要注意不能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的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并能推而广之,达到举一反触类旁通的效果。由此我们体会到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的真谛。

23、陶行知,毕业于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文学系,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24、  本书以时间为条线,收录了陶行知先生从1912年至1946年期间发表的的文章、书写的信、进行的演讲、阐述的报告等。本书共收录了207篇陶行知的文章,文集的最前面选了两封信,用以表明陶行知的经历和终生志愿。其余均以时间为序分段编排。他的思想光辉主要聚集在他对生活与教育态度从而形成的理念。

25、固然,从所选的内容来看,并不完全是讲述“康健的体魄”的,但陶先生将其列为“职业素养”第一条的做法,令人感慨万千。

26、教育工作者应该始终保持对美好事物的敏锐探知能力,深入而实际地生活,勇于积极地发现美、追寻美、并且创造美。同时,老师还肩负着另一个使命:“把美引入课堂,引入学生的心灵。”

27、陶行知先生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育促进社会改造的教育观,对改革传统的学校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8、陶行知,1891年生,原名文浚,后改知行,又改行知。安徽歙县人。毕业于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文学系。后留学美国,曾师从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处学习。回国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继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推动平民教育运动,最早注意到乡村教育问题。

29、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

30、“索恩迪克教授主张,人的本质——人是什么,做什么——是其本性以及环境力量的持续不断交替影响的结果……我们有各种各样有益的本能,诸如社交,合作,需要予以加强和充实。因此,学校对于孩子品格的形成肩负的义务,就是限制、重塑、劝导、加强、丰富与发展他们的各种本能,以便他们能以一种和谐和上进的方式适应社会环境。”

31、《和教师的谈话》, (苏)B.赞科夫著,杜殿坤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32、我们所要的校容不是浪费的盛装,而是内心的艺术所追求的朴素的表现。我们的校容要井然有条,秩然有序,凛然不可侵犯之威仪。什么东西摆在什么地方或只许摆在那个地方,应该怎样摆,也只有那样摆,而不许它不得其所。

33、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34、关于教育,我知道自己知之甚少,但为了教育,我愿意一路奔跑!正如陶行知所言:“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35、  总之: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这是教学合一的三种理由。第一种和第二种理由是说先生的教应该和学生的学联络;第三种理由是说先生的教应该和先生的学联络。有了这样的联络,然后先生学生教能自得自动,都有机会方法找那无价的新理了。——《教学合一》P.43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