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论语学而篇朗读68句集锦

论语学而篇朗读68句集锦

论语学而篇朗读

1、6(好文分享)人生最理想的状态:有前程可奔赴,有岁月可回首

2、(星云大师《迷悟之间》)《应变》1-94篇合辑(全书完)

3、不懂自律的同学,将是此次疫情最受影响的孩了

4、1 (好文分享)1 新的一年,要让自己坐前排

5、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见《齐鲁学刊》1986年第6期文)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考。 

6、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7、6子曰:“弟子(1)入(2)则孝,出(3)则弟,谨(4)而信,汎(5)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8、   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读者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重要。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    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他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他们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锢在纲常名教、伦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孝悌说是为封建统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务的,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分析判别,抛弃封建毒素,继承其合理的内容,充分发挥道德在社会安定方面所应有的作用。 

9、(星云大师《迷悟之间》《结缘 幸福箴言》1-95合辑(全书完)

10、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11、  赏析:《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12、读后感:现在我们在培养孩子时,一定要在品行和德育上双管齐下,不可偏废.

13、(3)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个人的态度,尤其是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兢兢业业。 

14、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5、子zǐ 曰yuē :学xué 而ér 时shí 习xí 之zhī ,不bù 亦yì 悦yuè 乎hū 。有yǒu 朋péng自zì 远yuǎn 方fāng 来lái ,不bú 亦yì 乐lè 乎hū 。人rén 不bù 知zhī 而ér 不bú 愠yùn,不bú 亦yì 君jūn 子zǐ 乎hū 。

16、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7、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8、(2)追远:远指祖先。旧注曰:追远者祭尽其敬。 

19、子夏说:“一个人能够尊重贤者而看轻女色;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即使他自己说没有学过什么,我也一定要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20、在第五届朗诵之王大赛中获最佳表现奖;中国朗诵联盟“朗联杯”大赛中获最具潜质奖;2021年河北“魅力之星”第五届主持人大赛学前组荣获全省十强;2022年河北“魅力之星”第六届主持人大赛全省小低组季军获得者;被河北省演讲与口才研学会评为“年度播音主持魅力声音奖”;“红色记忆,百年风华”建d一百周年诵读活动中荣获“最美诵读者金奖”……

21、子zǐ 曰yuē :学xué 而ér 不bù 思sī 则zé 罔wǎng ,思sī 而ér 不bù 学xué 则zé 殆dài。

22、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23、 本章通过子禽与子贡两人的对话,把孔子的为人处世品格勾划出来。孔子之所以受到各国统治者的礼遇和器重,就在于孔子具备有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的道德品格。例如,这五种道德品质中的“让”,在人格的塑造过程中,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让”是在功名利权上先人后己,在职责义务上先己后人。让用之于外交如国事访问,也是合乎客观需要的一个重要条件。孔子就是因具有这种品格,所以每到一个国家,都受到各国国君的礼遇。孔子认为,好胜,争取名声;夸功,争取名利;争不到便怨恨别人,以及在名利上贪心不足,都不符合让的原则。据此可知,让这一基本原则形成社会风尚的可贵之处是:就人情而言,长谦让名利地位之风,人们就多学别人所长而鉴人所短。前者可以导人于团结、亲睦、向善;后者则诱人嫉贤妒能。二者的社会效果截然相反。 

24、图片:来自网络,我们尊重原创,如有侵权,立即处理。

2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6、(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27、做人诚实诚信,它早已经融入我们的民族血液中,诚信是为人处事的基础。诚信是人的一张脸,他写着你的品德和操行。

28、声动人心|禹杉胜哥-孔子《论语》(学而篇2)

29、雪漠:《给你一双慧眼》1-85合辑(全书完)

3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重点有四个字。第一个是“学”,从字面上很容易理解,读书学习的意思,但是学什么呢?孔子认为学习的内容是很宽泛的,《论语》中的“学”不仅仅是指要学习日常生活的技艺,还要学习待人处事的道理。第二个字是“时”,指“时常、经常”。第三个字是“习”,现在我们一般把“学习”作为一个词理解,在过去学和习是分开来讲的。这句中的“习”不要简单的理解为复习功课、这里引申为“实习”、“实践”。第四个字是“说”,这是一个通假字,是喜悦的“悦”的通假字,高兴,开心的意思。

31、 在本章中孔子说一个人当父亲死后,三年内都不能改变他父亲所制定的那一套规矩,这就是尽孝了。其实,这样的孝,片面强调了儿子对父亲的依从。宋儒所作的注说,如不能无改于父之道,所行虽善亦不得为孝。这样,无改于父之道则成了最大的善,否则便是不善。这样的判定原则,正如鲁迅所说的,,是歪曲的。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人们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都不能总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代超过前代,这是历史的必然。 

32、孔子说:“一个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使读书,所学也不会牢固。行事应当以忠和信这两种道德为主。不要和不忠不信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要不怕改正。”

33、曾子说:“我每天在三件事上反省自己:给人办事、出主意,是不是尽心尽力?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用?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做到了?”

34、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35、《潍州教育》投稿邮箱:wfydjy@1com

3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7、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38、(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39、(2)千乘之国:乘,音shèng,意为辆。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 

40、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评析) 

41、 有子说:“他的为人,孝顺爹娘、敬爱兄长,却喜欢冒犯上级,这种人是很少的;不喜欢冒犯上级,却爱造反,这种人是从来没有的。君子致力于根本的事情,基础树立了,‘道’就产生了。孝顺爹娘,敬爱兄长,这就是‘仁道’的基础吧。”

4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3、(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44、声动人心|奕伊胜哥-孔子《论语》(学而篇1)

45、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46、央视《经典咏流传》第三季1—4期意境海报及诗词合集,必须收藏!

47、孔子说:“一边效法圣贤如何做人做事,一边适时实习诵习,不也高兴吗?朋友同学远道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理解自己,心里却不怪人家,不也算个君子吗?”

48、(3)学则不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坚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见闻少,学了就可以不固陋。 

49、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50、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51、(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52、  本章重点提到对于君子的道德要求。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这是值得借鉴的。 

53、zǐgòngyuē:“pínérwúchǎn,fùérwújiāo,hérú?”zǐyuē:“kěyě。wèiruòpínérlè,fùérhǎolǐzhěyě。”zǐgòngyuē:“《shī》yún:‘rúqiērúcuō,rúzhuórúmó’,qísīzhīwèiyǔ?”zǐyuē:“cìyě,shǐkěyǔyán《shī》yǐyǐ,gàozhūwǎngérzhīláizhě。”

54、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欤?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55、zǐyuē:“jūnzǐbùzhòng,zébùwēi;xuézébùgù。zhǔzhōngxìn,wúyǒubùrúyǐzhě。guòzéwùdàngǎi。”

56、2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 (注释) 

57、子夏说:“尊敬贤人,连自己平时待人接物的态度也变好了;服侍父母,能竭尽全力;辅佐君长,能不惜身命;与朋友结交,说话算数。做到了这几点,即使说没读过书,我却敢断定他有学问。”

58、zǐyuēdǎoqiānshèngzhīguójìngshìérxìnjiéyòngéràirén

59、孔子说:“领导一个有千辆兵车的公侯之国,就要兢兢业业工作,以取得信用;要节约官府开销,以爱养百姓;征用民力要注意天时。”

60、běnlìérdàoshēngxiàotìyězhěqíwéirénzhīběnyú

61、(1)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62、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篇》

63、(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64、(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5、84岁钟南山再度落泪:这群人,早该被曝光了!

66、10(好文分享)怀念父亲,重读朱自清的《背影》

67、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