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曾国藩家风十六句(摘抄好句47句)

曾国藩家风十六句(摘抄好句47句)

曾国藩家风十六句

1、 第扫。要干净,要整洁。其实扫地也是一门学问,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个人能够把地扫得干干净净,就说明他做事比较细心。古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2、鉴为要,每日有常 ,自有进境,万不可厌常喜

3、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4、其意为:一个家庭只有保持俭朴的传统才会兴旺,人只有保持勤快身体才会更加健康;既俭朴又勤快的人,生活上便永远不会贫贱。曾国藩以此为家训,经常要求自己和家人,以俭持家,勤于治学。在俭朴上,曾国藩在日常生活中表现的可谓是淋漓尽致。

5、曾国藩一生“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可他没有丝毫自得之意,相反,他留给家人的永远都是常思己过、严于律己的模样。

6、我们今天也常讲,孩子有一个青春叛逆期。叛逆是怎么形成的?有时和父母的挑剔、拘束过甚脱不了关系。可见,父母在严格管理孩子的同时,一定要给他一个自由的空间。否则,孩子被过分管束,他的天性就被完全遏制。所以,治家贵严,但不要走极端,要学会宽严并施,给孩子一个成长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孩子会觉得宽松、不拘束。

7、在祖父治家“八诀”的基础上,他扩充提出了八本家训:

8、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

9、按理来说,曾国藩作为清朝大臣,位居高官,财富应该是十分优渥,可曾国藩却是“穷的叮当响”。在穿着上,曾国藩和他的家人穿着平常老百姓一样的粗布衣服,只有一件天青缎马褂在新年和重大庆典上穿上;

10、当然,曾国藩虽然主张读书要沉浸其中,但他从来不主张死记硬背。他对儿子说:“凡读书,不必苦求强记。只须从容涵泳,今日看几篇,明日看几篇,久久自然有益。”也就是说读书沉浸其中,其实应该是一件非常轻松愉快的事,不要当成任务来死记硬背。

11、一件事,就算再美好,一旦没有结果,就不要再纠缠,久了你会累;一件物,就算再留念,如果你留不住,就要适时放手,久了你会心碎。有时,放弃是另一种坚持,你错失了夏花绚烂,必将会走进秋叶静羌。

12、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粒耳。

13、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14、  性格憨直的曾国潢认为曾国藩站着说话不腰疼,把他说得什么也不是,一气之下写了一封三页长的回信。他在信中指责曾国藩“待人不恕”,说他“月月书信徒以空言责弟辈,却又不能实有好消息,令堂上阅兄之书,疑弟辈粗俗庸碌,使弟辈无地可容云云”。

15、高尔基说:“反省是一面莹澈的镜子,它可以照见心灵上的脏污。”

16、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命的轨迹。

17、此次国学班以教育为主题,邀请颜爱民、贤清法师、陶妙如、刘铁芳、李兵等知名专家学者讲授家风家教、子女教育、心性教育等内容。精彩可期。

18、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

19、《曾国藩家训》是根据晚清名臣曾国藩的家书、家训等史料整理而成,分为悔弟篇、戒傲篇、谕儿篇;体现了曾国藩在修身治学、为人处世、从政治军、谨守家风等方面的过人之处,书信文字朴实,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说服力。

20、鉴为要,每日有常 ,自有进境,万不可厌常喜

21、曾国藩还敦促家人每日坚持学习,并多次为全家拟定严格的学习计划:“吾家男子于看、读、写、作四字缺一不可。处于现代我们学习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很多时候我们我们知道需要学习,但是我们不知道怎样去学习。曾国藩对于子女的要求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22、而慎独是更高级的自律,除了律己律心,还要心怀坦荡地接纳并改变自己。

23、   4)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十叶为率。

24、曾国藩认为,“儿女越贫贱,越知生活之艰难;越知发奋,亦就越易成器”。“而世家子弟条件优越,易犯奢侈”;一门心思都用在追求豪华的生活上,不仅难以成才,而且还会由此变坏。因此世家子弟欲成大器,就须”崇俭”,“以戒奢侈为要义”,努力像普通贫寒子弟那样生活。基于这种认识,他对家庭的物质生活管束很严,规定甚细。他们家日用家具是“但求结实,不求华贵”。文房四宝是“但求为寒士所能备者,不求珍异也”。每月生活所需银两,限一成数,另封秤出,本月用毕,只准盈余,不准亏欠"。吃饭方面,他自己经常“夜晚不用荤菜,以肉汤炖蔬菜一二种”,“后辈则夜饭不荤,专食蔬菜而不用肉汤”。穿衣方面,他自己“忝为将相,而所有衣服不值三百金”。要求子女“衣服不可多制,尤不宜大镶大缘,过于绚烂”。婚丧喜庆则“一切皆从俭约”,就连他亲母的丧事,也照一般人家开席用菜,“不用海菜”。

25、当然,曾国藩虽然主张读书要沉浸其中,但他从来不主张死记硬背。他对儿子说:“凡读书,不必苦求强记。只须从容涵泳,今日看几篇,明日看几篇,久久自然有益。”也就是说读书沉浸其中,其实应该是一件非常轻松愉快的事,不要当成任务来死记硬背。

26、  在教育子女后辈上,曾国藩的苦心孤诣、以身示范结出了累累硕果。一百多年来,曾氏门庭名人辈出,多有所成。

27、对于勤。曾国藩要求子女黎明即起,"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在曾家,男子每天的主要任务是读书写字做文章,除此之外还必须参加一些诸如打扫卫生、喂鱼养猪种菜之类的体力劳动。曾国藩归纳为“书、蔬、鱼、猪、早、扫、考、宝”的治家八事,其中除“考、宝、书”讲的是祭祀、待邻、读书外,其它五事讲的都是劳作。他反复叮嘱:“此八事纵不能一一亲自经理,而不可不识得此意。”女子则要求每天都必须做些针线活,还要求学会做小菜,下厨房做饭。

28、 第宝。“亲族邻里,时时周旋,贺喜吊丧,问疾济急”,所谓“人待人,无价之宝也”。以邻为宝,和亲睦邻,宽以待人,严以律己。人们常说“远亲不如近邻”,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尤其是邻里之间,一定要和睦相处,互相帮助,有时候有些邻居甚至胜过亲人。

29、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30、  比如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正月初曾国藩在致诸弟信中,说过这样一句:“季洪诗文难于进功,须用心习字。将来即学叔父之规模,亦有功于家庭。”

31、   10)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眈着,最容易溺心丧志。

32、家中兄弟子侄,惟当记祖父之八个字,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余日记册中又有八本之说,曰:"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此八本者,皆余阅历而确把握之论,弟亦当教诸子侄谨记之,无论世之治乱,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公之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

33、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34、积劳之人,非成名之人,成名之人,非享福之人

35、慈怀读书+小程序(听美文)栏目上线,集合慈怀读书会优质内容,美文电台,好文无限听。

36、 0裕: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心胸广宽,得道多助;

37、按曾国藩的观点来说,这些都是经历过时间考验的经典中的经典,而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就是其中的智慧、思想都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这是最值得后人学习与吸取的。

38、衡山余脉间,涓水源头处,有一处宛如荷叶般的盆地,是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在这里,晚清名臣曾国藩的出生地白玉堂、故居富厚堂、成长地黄金堂等多个古建筑群,历经沧桑,留存至今。

39、不如掘一井而见泉。读书总以背熟经书,常讲史

40、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几分,未有不兴; 不和未有不败者。诸弟试在乡间将此

41、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

42、心怀仁义的人,不仅心胸宽广,无惧世事变迁,而且身心舒畅,更能体会到世间的幸福感。

43、五千里秦树蜀山,我原过客;一万顷荷花秋水,中有诗人。

44、0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

45、管家见闻|意大利人改变了咖啡生态:浓缩咖啡的种种

46、读经、读史、读专集、讲义理之学,此有志者万不可易者也。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然此亦仅为有大志者言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