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作者卡夫卡简介(摘抄好句51句)

作者卡夫卡简介(摘抄好句51句)

作者卡夫卡简介

1、卡夫卡1883年出生犹太商人家庭,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04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为四部短篇小说集和三部长篇小说。可惜生前大多未发表,三部长篇也均未写完。

2、内容简介:《卡夫卡小说全集1—3》选自德国菲舍尔出版社1994年的校勘本《卡夫卡全集》,包括作者创作的(生前发表和未发表的)全部长篇、中篇和短篇小说。之所以选取这个负有盛名的校勘本,是因为它忠实地根据卡夫卡的手稿,既保留了原作无规则的标点符号和异乎寻常的书写方式,又突出了原作完成和未完成的两个部分,同时也纠正了其他一些版本的错误。

3、在一次募捐舞会上,她与瑞特·巴特勒船长相识。战火逼近亚特兰大,斯佳丽在瑞特船长的帮助下逃离亚特兰大,回到塔拉庄园。看到昔日庄园已变成废墟,斯佳丽决心重振家园,为此不惜一切代价。不久,斯佳丽的第二任丈夫弗兰克在决斗中身亡,她再度守寡。瑞特真诚而热烈地爱着斯佳丽,不久斯佳丽嫁给了瑞特。虽然瑞特身上有同她类似的气质特征吸引着她,但同时她仍迷恋着曾爱过的阿希礼。瑞特带着伤心离开了斯佳丽,而斯佳丽此时却意识到瑞特才是惟一能和她真正相爱的人。

4、如果说,我们的人生也是一场旅行,想一想谁在你的生命中充当过旅行娃娃的邮差?当他为你描绘世界的时候,请不要忘记给他一个深情的拥抱。

5、对于父亲这种「强迫感恩」的行为,卡夫卡不愿接受,更无法理解。但是面对「绝对权威」的父亲,卡夫卡除了忍受之外,并没有更好的选择。

6、他们被隔离在了南非一个叫第九区的地方。虽然披着科幻外衣,却影射了种族隔离政策造就的区域。

7、小说共分49章,奇数章基本上用写实手法讲述卡夫卡的故事,偶数章则用魔幻手法展现中田的奇遇。两种手法交互使用,编织出极富强烈虚构色彩的、奇幻诡诘的现代寓言。佐伯是将这两个故事联结为一体的结合点,而弑父的预言似乎最终也未能避免,因为狂人琼尼·沃克居然是卡夫卡生父乔装改扮的,真正的凶手也并非中田。

8、论年龄和创作年代,卡夫卡属于表现主义派一代,但他并没有认同于表现主义。他生活在布拉格德语文学的孤岛上,对歌德、克莱斯特、福楼拜、阳思妥耶夫斯基、易卜生、托马斯・曼等名家的作品怀有浓厚的兴趣。在特殊的文学氛围里,卡夫卡不断吸收,不断融化,形成了独特的“卡夫卡风格”。他作品中别具一格甚至捉摸不透的东西就是那深深地蕴含于简单平淡的语言之中的、多层次交织的艺术结构。他的一生、他的环境和他的文学偏爱全都网织进那“永恒的谜”里。他几乎用一个精神病患者的眼睛去看世界,在观察自我,在怀疑自身的价值,因此他的现实观和艺术现显得更加复杂,更加深邃,甚至神秘莫测。

9、不过今天的孩子,还是有机会能够看到并感受到整个“洋娃娃邮差”信件的内容和来龙去脉。

10、弗朗茨·卡夫卡,生活于奥匈帝国(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组成的政合国)统治下的捷克德语小说家,本职为保险业职员。主要作品有小说《审判》《城堡》《变形记》等。

11、《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它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12、卡夫卡对人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13、卡夫卡一生都生活在强暴的父亲的阴影之下,生活在一个陌生的世界里,形成了孤独优郁的性格。他害怕生活,害怕与人交往,甚至害怕结婚成家,曾先后三次解除婚约。

14、《卡夫卡全集(插图本套装全9卷)》译者有张荣昌、章国锋、赵蓉恒、卢永华、黎奇等,均为德语翻译界卓有建树的翻译家。

15、因此,卡夫卡称自己是一个「有着某种卡夫卡气质的洛维」。他软弱、羸小、瘦削……总之一切都显得与父亲背道而驰,而与母系家族诡异和怪癖一脉相承。

16、沪上第一家!静安这家新开的高颜值艺术书店,待上一整天都可以!

17、本期“新书来了”为各位读者分享这部经典作品,推荐以下版本~

18、?  现役最强火箭升空《硅谷钢铁侠》:跑车先去,我稍后再来!

19、▲卡夫卡的父母 赫尔曼·卡夫卡与朱莉·卡夫卡

20、小说在体现了卡夫卡独特的“审父”意识的同时,也表现了对家长式的奥匈帝国统治者的不满。与此同时卡夫卡还通过这个独特的故事揭示了西方社会中现实生活的荒谬性和非理性。

21、弗兰兹·卡夫卡,1883年出生犹太商人家庭,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04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为四部短篇小说集和三部长篇小说。可惜生前大多未发表,三部长篇也均未写完。本职为保险业职员。主要作品有小说《审判》《城堡》《变形记》等。他生活在奥匈帝国即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因此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卡夫卡与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22、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9月29日-1936年12月22日),前苏联作家,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11岁开始工作,1919年加入共青团,参加苏联国内战争。1920年秋天在战斗中负重伤,23岁时全身瘫痪,24岁时双目失明、脊椎硬化,但他的毅力惊人,他口述由妻子整理在1933年写成自传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935年底苏联政府授予他列宁勋章。奥斯特洛夫斯基于1936年12月22日逝世,年仅32岁。1940年位于索契的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故居改建成为国家博物馆。

23、卡夫卡用这样的方式疗愈公园中丢失心爱的洋娃娃而内心受伤的普通女孩艾希,其实也是在这个创作过程中,感受到儿童的天真浪漫,疗愈了自己人生中所有的悲伤。

24、《海边的卡夫卡》小说由奇数章和偶数章两个故事交替展开,平行推进。奇数章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田村卡夫卡的少年,故事以卡夫卡15岁生日前夜独自离家出走开始,他独自坐上了开往四国的巴士。出走的原因是为了寻找自己四岁时就抛弃自己的母亲和姐姐,更是为了逃避“他将弑父娶母”的预言。

25、内容简介:书中记录了作者思想的原生态,而这样的原生态正存在于每一个感受着思考的人的头脑里。当人们为了生活忙碌,忘记了思考,作者却将他经过深思熟虑的生活感悟呈现出来,他用散文的笔调写他的哲学思考:人、自然和生命、爱、孤独、人生、美、超脱、幸福和痛苦、幽默、女人和男人、天才、婚姻、死、时间和永恒等26个话题,内容精辟深刻,文字优美而富有哲理。

26、叶廷芳是当代著名德语文学研究专家、作家,主要从事德语现代文学研究,尤以卡夫卡、迪伦马特、布莱希特等作家为重点。先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所文艺理论研究室副主任、中北欧文学研究室主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德语文学研究会会长、名誉会长;《外国文学评论》编委、同济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编委;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肢残人协会副主席等。

27、他第一次充满希望的婚约终究没能逃脱父亲权威的干扰,而「失败得尤其宏大」了。

28、卡夫卡开始文学创作是在大学时期。1902年,在一次学术辩论之后他结识了马克斯·布洛德,从此两人成为知己。布洛德后来成为著名作家,他对卡夫卡的创作有一定影响。他们曾经一起出国游历。卡夫卡生前只发表过一个短篇集,其他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都是他死后由布洛德整理出版的。

29、最初那几年中,只有一件事我至今还记忆犹新。有一天夜里我呜呜咽咽,吵着要喝水,当然并非真的口渴,多半是为了怄气。您声色俱厉,几番呵斥未能奏效之后,您就将我从被窝里拽出来,挟到阳台上,关了房门让我一个人穿着背心在那儿站了很久。我不想说这样做不对,当时要保持安静也许确实没有别的办法,可是我的心灵却因此带上创伤。我的父亲,那最高的权威,他几乎毫无道理地走来,半夜三更将我从床上揪起来,挟到阳台上,他视我如草芥。在那以后好几年,我一想到这,内心就受着痛苦的折磨。

30、《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讲诉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余华因这部小说于2004年3月荣获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

31、他们最初的家是在一个贫民区里,周围是一片下层社会的酒馆和妓院。他们的寓所庞大而杂乱,居住着形形色色的各种人物,并且由于建筑的原故,这儿的氛围阴森而怪诞,有黑暗过道、阴湿的墙壁,一到晚上,暗淡的烛光摇来晃去更为这个建筑平添了几丝阴森恐怖的气氛。这对于一个善于挖掘人物潜意识思维的敏感的作家来说,其影响恐怕是十分深刻的。从这时起,黑暗就已经深深地烙在这一脆弱的人的心灵之上。

32、连演三百场,但是却没有情节,没有戏剧冲突,甚至没有人物形象塑造,有的只是无头绪的对话和荒诞的插曲。

33、卡夫卡的全名叫做“弗兰兹卡夫卡”,是奥地利人,是一名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他出生在一个犹太商人的家庭,这可是令人羡慕的犹太基因哦。他喜欢文学和戏剧,18岁就进入了布拉格大学。他从1904年开始发表小说,并曾通宵写出了短篇小说《判决》,他的小说想法比较奇特诡异,手法也是别开生面。

34、  再次,理解城堡最直接的方法是通过卡夫卡对城堡官员办公生活的描写。

35、1893年,卡夫卡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布拉格旧城区德语文科中学就读。这是一所公认的教学最严格、质量最过硬的学校。在这里,优美的德语把他引入了德语文学的海洋,格林和安徒生的童话以及中国的民间故事对于卡夫卡的影响是非同小可的,他日后的文学创作就显示出童话般丰富而怪诞的想像力,他的大量寓言,以及包括《变形记》在内的若干重要作品,无论其思想如何复杂,都具有童话般韵表现形式和结构。另外,歌德、席勒、莱辛、施莱格尔等著名的德国作家的创作对他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在临近毕业时,卡夫卡还对尼采等人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36、“我在妓院门口走过就像在一个心爱的女子的家门口走过。”(1910年卡夫卡日记的句子,被布洛德所删)

37、想弄明白自己想知道的,这是人之天性。于是我便有选择地反复去读它(包括箴言和书信)。我最终读出了一个词——孤独!

38、静安区图书馆“书房里的阅读”推出经典常读栏目,每月选取1本你很熟悉,但可能一直没有认真细读过的经典作家作品。你需要做的,就是加入进来,定下阅读目标,与志同道合的书友一起,以打卡的方式,鼓励自己完成阅读任务。主办方也会为坚持阅读的书友送上鼓励哦!

39、因此,如果我们不了解卡夫卡与他父亲的关系,我们就很难真正理解他的作品。他反抗理性,而且是以「儿子」的身份,反抗象征着理性权威的「父亲」。

40、《视读卡夫卡》,安徽文艺出版社,大卫·赞恩·梅罗伍兹、罗伯特·克拉姆著,孙文龙译

41、一阵风就能把卡夫卡吹走,但是瘦弱的身体并不能阻止他在工地跑来跑去,帮助工人领到工伤保险金。

42、内容简介:这本书是周国平的一本随感录,也是他的第二本书,对于周国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在1987年出版以后即长销不衰,在广大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产生了持久和深远的影响。

43、玛格丽特·芒内尔林·米切尔(MargaretMunnerlynMitchell,1900年11月8日-1949年8月16日),美国作家,1937年普利策奖获得者。生于美国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从华盛顿神学院毕业后进入路易斯学院就读,但在一年级时遭到退学,1918年在她母亲死后搬回亚特兰大。之后无心学业,后在亚特兰大新闻周刊以佩琪?米切尔的笔名为杂志撰写周日专栏。1949年8月16日因车祸身亡。玛格丽特的代表作品是《乱世佳人》,至今已发行了三千多万册,仍为最畅销的小说之一。改编的电影于1939年上映,成为好莱坞影史上最卖座的电影,还得到十座奥斯卡的殊荣。

44、他的作品常揭示着一种荒诞的充满非理性色彩的景象,充满了非常浓郁的个人忧郁孤独情绪,擅用象征的手法表达对现实的嘲讽与冷酷。

45、每个女人心里都住着一个灰姑娘,寻找着一种社会认同

46、「即使我跟您意见一致时,您也习惯反对我。」

47、链接:https://pan.baidu.com/s/1fvCWEfZsC8Hvp5V1QmbJVA提取码:WMYB 书名:卡夫卡小说全集(全三册)

48、一个人的眼睛被蒙住了,不管你怎样鼓励他透过蒙着眼睛的布极力向外看,他也是永远不会看见什么东西的。

49、在他的小说《判决》中,格奥本格·本德曼是一位即将订婚的年轻商人,他以为自己有能力接手父亲的生意,进而摆脱父亲的阴影。可当他把病弱的父亲卷在被褥里放到床上时,老父亲却猛地掀起被子,「直挺挺地站在床上」,他「一只手轻巧地撑在天花板上」,大骂格奥本格为「一个没有人性的人」,并做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判决:「我现在判你去投河淹死 !」

50、这种精神上的感觉影射到文学艺术上,自然形成了荒诞不经的艺术流派“荒诞派”。这种思潮进入文学领域后,不难看出其蕴含的“存在主义”思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