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原文注释课本
1、“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中“所欲”“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2、注释 欲:想要,喜欢。所欲:想要的东西。 熊掌:熊的脚掌,是极珍贵的食品。 得兼:即“兼得”,同时获得。兼,同时进行几件事或据有几样东西。得:得到。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取:选取。 舍生而取义者也:取:求取。 所欲有甚于生者,甚:厉害、严重、重要;于:比。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患:祸患,灾难。 如使:假如,假使,下文“使”同义。 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者,……的办法。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以使用呢?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通过这个办法获得生存手段而不用的人。是,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 非独:不单,不仅。独,只,仅仅。 勿丧:不丢掉,不丧失。丧:丧失,丢失。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豆:古代一种食器,高足,上呈圆盘形。有木制,陶制等,用来盛肉或其它食品。 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人吃。尔:助词。《礼记·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面而来,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他说,我就是不肯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般地步的。这人始终拒绝侮辱性的施舍,后来饿死了。呼:吆喝、轻蔑地,对人不尊重。而,连词表修饰。 蹴(cù)尔:踩踏食物的样子。蹴:用脚踢。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如果不辨别它是否合乎礼与义就接受高官厚禄。万钟,这里指高官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则,连词,却。 何加:有什么益处。加:好处。 奉:侍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吗得我:得于我,感激我的恩德。 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乡,通"向",原先,从前。 已;停止,放弃。 本心:天性,天良。 是故:因此。 能:能够。 行道之人:路上饥饿的行人。一词多义与通“欤”,语气词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给例句:呼尔而与之 而连接两个动作,承接连词例句:蹴尔而与之 转折连词,却例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于比例句:所欲有甚于生者 对于例句:万钟于我何加焉 是这种例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这种作法例句:是亦不可以已乎 得得到,拥有例句:二者不可得兼 通“德”,感激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尔助词例句:呼尔而与之 代词,你例句: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为为了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 做例句: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8之 人之所欲定语中心语之间结构助词的 皆有之代词它文中指羞恶的本心 得之代词它文中指一箪食一豆羹 与之代词它文中指行道之人乞人 受之代词它文中指万钟的俸禄 为之代词它文中指接受俸禄的行为 此之谓失其本心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通假字 “辟”通“避”,躲避。例句:故患有所不辟也 “辩”通“辨”,辨别。例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例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与”通“欤”,语气词。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通“向”,从前。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古今异义 可以 古:能够用来 今:能够 是 古:这指示代词 今:判断动词 豆 古:古代盛食物的器具 今:豆子 钟 古:古代的量器 今:计时器具 加 古:益处 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特殊句式 判断句 例句:鱼,我所欲也。“也”,判断句标志。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东西。 省略句 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为”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礼义”,“受”后面省略了宾语“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语“我”。译文: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舍生而取义者也。省略主语“我”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动词作名词生: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 例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3、生6:应该是得意,你看他这篇《鱼我所欲也》逻辑那么严密,思路那么清晰,就算没人找他辩论,他也会自己演讲一番。(鱼我所欲也原文注释课本)。
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乞巧唐•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6、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8、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9、译文: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去)。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身边的侍臣)说:“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将要来了,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手下的人(侍臣们)回答说:“当他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上一个人从大王您面前走过。
10、鱼、熊掌—→生、义—→舍生取义 人
1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12、☞7-9年级重点必背古诗文全汇总!(可下载打印版)
13、☞最全初中语文思维导图,22张图涵盖所有知识点!
1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15、②说明司马迁肯定他首先发动反秦起义的历史功绩及引领全国反抗斗争的精神。
16、☞统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汇总(206整理)
17、《西游记》共一百回。主要情节有孙悟空的出世,远游求道,闯龙宫,搅冥府,大闹天宫等内容,孙悟空被迫皈依佛门,保护唐僧取经,在八戒、沙僧协助下,一路斩妖除邪,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化险为夷,到西天取回了真经,成了修信的“正果”。
18、这句话表达了陈胜等人敢做敢为,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气概,对封建等级制度进行否定。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19、·表示让步关系。可译为“尚且”“还”。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司马迁《鸿门宴》)
20、(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凉快,等到了中午的时候(感觉)就像进入了澡塘,这不就是越近(感觉)越热越远(感觉)越凉吗?”
21、(7)蹴尔而与之。 用脚践踏。
22、示例:“舍生取义”原本是指为了正义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意思。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词语的意思也与日俱新。在现代现实生活中“舍生”已不限于舍弃生命,也包括与生命同等重要的个人利益。“取义”也已不限于正义,而是包括正义在内的一切公益。如: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这种意义上的舍生取义,虽不像先前的义士、烈士那般气壮山河,但却是不可低估的一朵火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有平时肯为公益放弃个人利益,在关键时刻才会毫不犹豫地献出生命。时代呼唤这种精神。只有这种精神在每个人心中牢牢扎根,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我们的民族才能崛起。
23、⑪[乡为身死而不受]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接受施舍。乡,同“向”,先前、从前。
24、先写“并杀两尉”,用“挺”、“起”、“夺”、“杀”“佐”几个动词,生动的写出了一场激烈的格杀场面,表现了陈胜、吴广的机智勇敢和反抗斗争的精神 ;
25、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26、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27、生13:“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孟子用厌恶喝醉酒但强迫自己喝酒比喻厌恶死亡喜欢不仁义的事
28、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9、☞2020春学期丨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补充习题》答案
30、教学大纲的要求,有两层基本涵义:一是文言文阅读的要求和方法,二是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掌握。下面试作分别说明。
3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八年级上册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32、·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可不译。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33、·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青泥何盘盘。 (李白《蜀道难》)
34、潮平两岸阔,风下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5、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36、从老师的范读中应该领悟些什么,读第3文,要1-3文复读,余类推。我们或许可以把这些斥之为“死”读书,但我们不能排除这种于读书的执著精神和强化记忆的合理方式。
37、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8、2020全国中考语文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汇编
39、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40、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41、☞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汇总
42、你。是知也:这是聪明的。是,此、这。知,通
43、下车引之:代词,他(指元方)此独以跛之故:因为人皆吊之:代词,他(指丢马的人)可以为师矣:介词,凭,靠。其邻人之父亦云:结构助词,"的"。
44、第三层(“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贤者”能够保有“本心”而已。
45、皆次当行(háng):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当行,当在征发之列。
46、李氏子蟠,年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司的古文解释有哪几种●司
47、·根据。 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韩非子·五蠹》)
48、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49、·介绍原因或目的。可译为“为了”“因为”。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50、师:.我们过去经常讲孔孟之道,以为孔子和孟子应该都差不多。实际上,他们是个性截然不同的两个人。王蒙在《樊登读书》中就说孟子是自古以来第一位的帝王师。
51、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