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摘抄好句69句)

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摘抄好句69句)

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

1、字词解释:川:河、河流,逝:流逝,斯:这,舍:舍弃。

2、字词解释:时:按时说:通“悦”,愉快朋:志同道合的人愠:生气,发怒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3、试译:有子说:“守信接近于义,说到做到。内心谦恭接近于礼,可以免受耻辱。因为它们接近礼义,还是值得推崇的。”

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试译:仲孙、叔孙、季孙三家大夫祭祀祖先时,唱着《雍》这首天子祭祖诗来撤除祭品。孔子说:“‘各方诸侯助祭,肃穆天子主祭。’《雍》诗的这一句如何用到三家大堂去呢?”

6、中国文化最深邃神奇的八个汉字: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7、13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8、(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9、(表示一切外部条件、环境和机遇也都是靠自己去创造、形成和抓住的,一切都要通过自己本身而起作用。)(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

10、设计意图:通过查找搜集,体会古代文化传统在今天的延续,积累词语。

11、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12、选出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13、16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14、译文: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到三十岁,知书识理,能够做事合于礼,到四十岁,对自己的言行学说坚信不疑,到五十岁,懂得世事发展的自然规律,到六十岁,已能理解和泰然地对待听到的一切,到七十岁,可以从心到身自由运作,而又不越出应有的规矩。”

15、字词解释:焉:于此,在其中,择:选择,善者:好的方面,优点,从:跟从、学习。

16、试译:孔子说:“禘祭大礼,从开头献酒完毕后再往下,我就不想看下去了。”

17、天命: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耳顺:对于自己不利的意见能正确对待。

18、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19、寓意:学习是件快乐的事。只有把学习视为乐趣,我们才能学得更好。

20、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21、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

22、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zhuàn),曾(céng)是以为孝乎?”

23、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25、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          

26、(2)学习与思考缺一不可,否则会误入歧途,所以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7、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8、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29、注释:时,时常地或者按照一定的时间;习,复习或者实习;说,同悦,愉

30、译文: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31、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32、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3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34、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间温习它,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3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36、答案: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3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9、参考答案:见“译文”和“简析”。注意不要把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割裂开来,言之成理即可。

40、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1、(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4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43、这三则语录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44、字词解释:博:广泛,笃:忠实、坚守,切:恳切,仁:仁德。

45、译文:每个人都应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三军可以的元帅可以被抓,也不能随意污辱我的人格。

46、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47、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48、人不知而不愠(yùn)     三省吾身(xǐng)

49、试译:鲁定公问:“君王领导臣下,臣下服事君王,该怎么做?”孔子说:“君王领导臣下靠礼,臣下服事君王靠忠。”

50、(8)博学而笃志 笃:________________

5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52、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5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54、译文: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没有,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劳神无所得。”

55、(1)《论语》是____________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_______(体裁)著作。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孔子,名丘,字仲尼,________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56、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7、★阅读国学经典,可以知廉耻、明是非、董荣辱、辨善恶;

58、曾子(曾参,孔子弟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5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60、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61、大意: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62、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63、试译:孔子说:“治理国政用道德,就好比北极星安住本位,群星围着它转。”

64、孔子从哪两个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问题?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

65、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

66、试译:孔子说:“君子不自重,就没有威信,学问就不扎实。主要靠忠信处世,也没有哪个朋友是不如自己的,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67、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68、译文: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