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论语第十章原文(摘抄好句34句)

论语第十章原文(摘抄好句34句)

论语第十章原文

1、(注释)(1)齐衰:音zīcuī,丧服,古时用麻布制成。(2)冕衣裳者:冕,官帽;衣,上衣;裳,下服,这里统指官服。冕衣裳者指贵族。(3)瞽:音gǔ,盲。(4)作:站起来,表示敬意。(5)趋:快步走,表示敬意。

2、(注释)(1)不以绀緅饰:绀,音gàn,深青透红,斋戒时服装的颜色。緅,音zōu,黑中透红,丧服的颜色。这里是说,不以深青透红或黑中透红的颜色布给平常穿的衣服镶上边作饰物。(2)红紫不以为亵服:亵服,平时在家里穿的衣服。古人认为,红紫不是正色,便服不宜用红紫色。(3)袗絺绤:袗绤,音zhěn,单衣。絺,音chī,细葛布。绤,音xì,粗葛布。这里是说,穿粗的或细的葛布单衣。(4)必表而出之:把麻布单衣穿在外面,里面还要衬有内衣。(5)缁衣:黑色的衣服。(6)羔裘:羔皮衣。古代的羔裘都是黑羊皮,毛皮向外。(7)麑:音ní,小鹿,白色。(8)短右袂:袂,音mè,袖子。右袖短一点,是为了便于做事。(9)寝衣:睡衣。(10)狐貉之厚以居:狐貉之厚,厚毛的狐貉皮。居,坐。(11)帷裳:上朝和祭祀时穿的礼服,用整幅布制作,不加以裁剪。折叠缝上。(12)必杀之:一定要裁去多余的布。杀,裁。(13)羔裘玄冠:黑色皮礼貌。(14)不以吊:不用于丧事。(15)吉月:每月初一。一说正月初一。(论语第十章原文)。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4、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5、(注释)(1)鞠躬如:谨慎而恭敬的样子。(2)履阈:阈,音yù,门槛,脚踩门坎。(3)摄齐:齐,音zī,衣服的下摆。摄,提起。提起衣服的下摆。(4)降一等:从台阶上走下一级。(5)逞:舒展开,松口气。(6)没阶:走完了台阶。

6、孔子走进朝廷的大门,谨慎而恭敬的样子,好像没有他的容身之地。站,他不站在门的中间;走,也不踩门坎。经过国君的座位时,他脸色立刻庄重起来,脚步也加快起来,说话也好像中气不足一样。提起衣服下摆向堂上走的时候,恭敬谨慎的样子,憋住气好像不呼吸一样。

7、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8、(注释)(1)朋友:指与孔子志同道合的人。(2)殡:停放灵柩和埋葬都可以叫殡,这里是泛指丧葬事务。

9、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

10、“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和顺而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强啊!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清平时不改变志向,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黑暗时坚持操守,宁死不变,这才是真强啊!”

11、(译文)孔子在本乡的地方上显得很温和恭敬,像是不会说话的样子。但他在宗庙里、朝廷上,却很善于言辞,只是说得比较谨慎而已。

12、字词解释:之:代词,指学问和事业,好:喜欢、爱好,乐:以……为乐趣

13、出处:出自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论语》。

14、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15、因此,领导者应该率先垂范,带头加强道德建设,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能做。

16、(译文)孔子说:“喜好勇敢而又恨自己太穷困,就会犯上作乱。对于不仁德的人或事逼迫得太厉害,也会出乱子。”

17、席子放得不端正,不坐。行乡饮酒的礼仪结束后,(孔子)一定要等老年人先出去,然后自己才出去。乡里人举行迎神驱鬼的宗教仪式时,孔子总是穿着朝服站在东边的台阶上。

18、“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未何远之有?"

19、国君赐给熟食,孔子一定摆正座席先尝一尝。国君赐给生肉,一定煮熟了,先给祖宗上供。国君赐给活物,一定要饲养起来。同国君一道吃饭,在国君举行饭前祭礼的时候,一定要先尝一尝。

20、(注释)(1)不迁怒:不把对此人的怒气发泄到彼人身上。(2)不贰过:“贰”是重复、一再的意思。这是说不犯同样的错误。(3)短命死矣:颜回死时年仅31岁。(4)亡:同“无”。

21、大意: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志向。

22、第六章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表现了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

23、泰伯是《论语》的一篇,共计2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本篇的基本内容,涉及到孔子及其学生对尧舜禹等古代先王的评价;孔子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的进一步发挥;孔子道德思想的具体内容以及曾子在若干问题上的见解。

24、(译文)孔子说:“坚定信念,勤奋学习,坚持真理至死不渝。不进入危险的国家,不居住动乱的国家。天下政治清明就出来实现抱负,天下政治黑暗就隐退。国家政治清明而自己却贫贱,这是耻辱;国家政治黑暗而自己却富贵,也是耻辱。”

25、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之灵枢·天年》1-13全集

26、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

27、《泰伯》第四章: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28、《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陈子禽问子贡:‘孔子适是国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司马迁(公元前145年或前135年---?一说死于公元前90年)虽然没有明说“陈子禽”是谁?但是,文章的题目叫《仲尼弟子列传》,依据文章的题目推测,“陈子禽”有可能是孔子的弟子。但是文中“陈子禽”与“子贡”对话,“陈子禽”直接说“孔子”,而“子贡”直接说“夫子”;如果“陈子禽”是孔子的弟子,那么两个“学生”在谈论“老师”时,从逻辑上说,一般都应称呼“夫子”,而不是有一个“学生”直接称呼“孔子”,从语境中可以判断,似乎“陈子禽”对孔子有不敬之嫌。司马迁是大“家”,这种低级错误不会犯。如果“陈子禽”是子贡的弟子或者不是孔门一脉,那么“陈子禽”直接说“孔子”,则是符合逻辑的。

29、  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30、  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31、(译文)孔子说:“恭敬而不符合礼就会劳倦,谨慎而不符合礼就会畏缩,勇敢而不符合礼就会作乱,直率而不符合礼就会尖刻伤人。”

32、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3、  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杨伯峻《论语译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