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第二章原文
1、 先讲为政之道(1—3)。主要针对治理国家的各级“公务员”,其核心是“为政以德”,即德治。德治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为政者率先“修德”,自己做有德之人,二是对老百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加强道德教化,使老百姓也做有德之人,然后自觉地遵纪守法,“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但一定得注意的是:夫子并非摒弃法治,他只是强调德治在前,礼治(约等于今日之法治)随之。德的教科书书是什么?《诗经》啊!“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依据是“思无邪”,它是中国古人的一部生活史心灵史,其中有美好的爱情、亲情、友情、同情,以诗知天下,以诗治天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后人常拿德治与法治比高低,非常肤浅可笑! 再讲为人之道(4—24)。“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为人之道的大纲(不能只看做孔子对自我人生的描述):少年(一二十岁)有志向,能拼搏;青年(三十岁左右)有作为,能自立;中年(四五十岁)有智慧,能顺应;老年(六七十岁)有理智,能包容。少年有志向,青年有建树,中年有智慧,老年有理智。这就是完美的人生道路设计!
2、(注释)(1)游:指游学、游官、经商等外出活动。(2)方:一定的地方。
3、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国风•卫风•硕人》(论语第二章原文)。
4、今天,由儒源文化集团高级讲师王雨卓涵老师为您带来《论语》第二章“为政篇·十八”解读。
5、(译文)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6、(译文)颜渊、子路侍立于孔子身旁。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我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7、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8、(译文) 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有人说:“谁说此人懂得礼呀,他到了太庙里,什么事都要问别人。”孔子听到此话后说:“这就是礼呀!”
9、(译文)季文子遇事总要考虑三次以上才行动。孔子听说后说:“考虑两次也就可以了。”
10、(注释)①适:可。②莫:不可。③比:紧靠,为邻。
11、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2、(译文)孔子说:“因为严于律己而犯错误的是很少的。”
13、第八章原文:子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4、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15、(译文)孔子说:"同学们在父母面前要孝顺父母,与兄弟相处要尊敬兄长;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说话要谨慎而讲信用;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做到了这些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化知识。"
16、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7、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18、子路在听到一条道理但没有能亲自实行的时候,惟恐又听到新的道理。
19、(注释)哀公:鲁国的国君,姓姬名蒋,鲁定公的儿子,在位27年(公元前494一466)。举直错诸枉:举,提拔。直,正直,这里指正直的人。错,同“措”,放置。诸,“之于”的合音。枉,与“直”相对,不正直,这里指不正直的人。
20、(注释)(1)桴:音fū,用来过河的木筏子。(2)从:跟随、随从。
21、子zǐ贡gòng问wèn曰yuē:“有yǒu一yī言yán而ér可kě以yǐ终zhōng身shēn行xíng之zhī者zhě乎hū?”子zǐ曰yuē:“其qí恕shù乎hū!己jǐ所suǒ不bù欲yù,勿wù施shī于yú人rén。”
22、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23、译:河边芦苇青苍苍,晶莹露珠结成霜。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正在河水那一方。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在《论语讲要》里面说,这可能是古代的成语。君子是追求仁道,他那根本是孝悌。所以《论语讲要》的解法是最好的。各家注解在这一章里面都没有办法解释清楚;雪公老师的讲解、论语讲要的记录写的非常的清楚。上面是讲为仁,做人应该要有的,要有什么呢?要有行仁的胸怀,并且培养行仁的能力。那这要从孝悌开始,所以君子务本,有能力入世利益天下苍生的君子,或者成为大夫,或者成为卿相,或者成为诸侯,或者成为天子的君子要务本,要讲究根本,根本处是孝悌,虽然是大学里面讲的修身是根本,但是修身,要从孝悌开始修身。所以本立是讲孝悌如果能够建立而道生,是仁道就能生。
25、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26、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27、(译文) 孔子说:“不是你应该祭的鬼神,你却去祭它,这就是谄媚。见到正义的、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怯懦。”
28、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好像很愚钝。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愚钝。”
29、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说,“不学诗,无以言”,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30、为什么要追求单纯呢?因为你我他很复杂。为什么要树立正义呢?因为有邪恶在我们左右前后。
31、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32、可见这些孔子的后辈呀,他们虽然晚来圣门学习,但是他们的求学的热忱以及他们求学方向的笃定,都给他们有一番很好的气象去进入孔门,成为大贤。
33、孔子对《诗经》推崇有加,评价《诗经》“思无邪”,认为《诗经》表达了一种纯正、无邪的思想,这是很高的评价。孔子认为《诗经》的诗歌蕴含了社会、政治、人生的根本意义,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统治者如果按照《诗经》来处理君臣关系,则会君臣和睦;用《诗经》来教化民众,则会民风淳朴;用《诗经》来自我修行,则会日臻完善。因此统治者要善于利用《诗经》来治理天下,使得政治更加清明、社会更加和谐、自我更加完善。
34、(译文)孔子说:“晏平仲善于和别人交朋友,交往越久,别人越尊敬他。”
3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6、 子曰:“《诗》三百,一言蔽之,曰:‘思无邪’。”
37、(译文)鲁哀公问宰我用什么木头做土神的牌位好。宰我回答说:“夏朝用松树,商朝用柏树,周朝用栗子树。用栗木做的意思是使老百姓望而生畏,战战兢兢。”孔子听到后说:“已经做成的事就不必再说它了,已经做了的事就不必再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就不必再追究了。”
38、孔子极其重视孝,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无论他们在世或去世,都应如此。但这里着重讲的是,尽孝时不应违背礼的规定,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孝。可见,孝不是空泛的、随意的,必须受礼的规定,依礼而行就是孝。这里礼的核心是尊重。
39、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40、(译文)孔子说:“居于执政地位的人,不能宽厚待人,行礼的时候不严肃,参加丧礼时也不悲哀,这种情况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呢?”
41、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42、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如何行孝道。孔子说:“父母他们只是担心你的疾病啊。”
43、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44、(注释)(1)夷狄:古代中原地区的人对周边地区的贬称,谓之不开化,缺乏教养,不知书达礼。(2)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华夏族的自称。(3)亡:同无。古书中的“无”字多写作“亡”。
45、(注释)弟子:指学生或年纪幼小的人。入则孝,出则弟:"入"指"入父宫",即到父母的房间里去;"出"指"出己宫",即走出自己的房间与兄弟相处。亲仁:亲近有仁德的人。
46、(译文)孔子说:“就书本知识来说,大约我和别人差不多,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47、好,我们大致了解了《诗经》的背景,那么孔子说的“思无邪”又是怎样的意境呢?我们可以通过《诗经》中的一篇名作来感受下。
48、(注释)(1)子:古人对男子的尊称。《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对孔子的称呼,义同“先生”。(2)时习:按时温习。(3)说(yuè):同“悦”。(4)朋:古时同门为朋,同志为友。同门就是同一师门,也就是同学的意思。(5)愠(yùn):怒。
49、(注释)(1)旅:祭名。祭祀山川为旅。当时,只有天子和诸侯才有祭祀名山大川的资格。(2)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生于公元前522年,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29岁。当时是季氏的家臣,所以孔子责备他。(3)女:同汝,你。(4)救:挽求、劝阻的意思。这里指谏止。
50、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51、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
52、 子曰:“人之过也,各於其d。观过,斯知仁矣。”
53、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54、(注释)①孔文子:卫国大夫,姓孔,名圉,谥号“文”。②敏:勤勉。③下问:向下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