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吊孝周瑜祭文
1、诸葛亮今天见物思人,今日一看这把宝剑,周瑜都督那飒爽英姿的音容笑貌~~又呈现在诸葛亮的眼前。诸葛亮~唰~~~眼圈儿就红啦。他吩咐赵云:“祭礼~~摆上。”
2、想君当年,雄姿英发;哭君早逝,俯地流血。 (诸葛亮吊孝周瑜祭文)。
3、诸葛亮也笑了,“主公您想哪儿去了,人家该要还是要哇。”
4、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仗义疏财,让舍以民。吊君弱冠,万里鹏抟;定建霸业,割据江南。吊君壮力,远镇巴丘;景升怀虑,讨逆无忧。
5、唉!周啊,你不幸早逝!老天让你短寿,人们岂不哀伤?我心真痛,以酒浇愁;您若在天有灵,请享用我的祭品!凭您少年博学,结交孙策将军;仗义轻财,让出房屋给穷困人居。
6、诸葛亮成心要把周瑜气死吗?这也委屈了诸葛先生。诸葛亮气了周瑜不假,但是不想把他气死。这玩意儿跟下棋一样,这棋步子一步一步走到这儿了,让诸葛亮也没有办法。其实孙刘两家联合拒曹,破曹之后要继续和好~~那是多好的好事儿。对刘备对孙权都有好处。
7、鲁肃和诸葛亮寒暄几句,鲁肃把诸葛先生请入厅堂。稍坐片刻,诸葛亮吩咐赵云将军,“更衣,到灵堂祭奠。”更衣呀?啊。得还上孝服啊。
8、《卧龙吊孝》是京剧言派老生的代表剧目。故事讲述了三国时期,周瑜被诸葛亮用计气死后,诸葛亮亲往东吴吊祭。东吴埋伏部将要杀诸葛亮,但听到诸葛亮哭诉得情真意切,深受感动。最后,诸葛亮安然返回荆州。
9、只有一个人~~有点儿坐立不安。谁呀?就是诸葛瑾。替他兄弟诸葛亮捏把汗呐。
10、诸葛亮虽然说的头头是道啊~~刘备还是不放心。特意把赵云叫到自己的屋里,“四弟呀,这次你随同先生到柴桑吊祭周瑜,可不同保我~~南徐就亲呐。你这回得格外加小心。千万~~不能让军师有丝毫差池。”
11、诸葛亮摆摆手,“主公,谁也不行。必须我亲自去。”
12、江东武将一看呐~~哼。诸葛先生不哭还好点儿,这一哭,那些将军们一个个斜楞着眼睛瞅着诸葛亮,真是斜目以视外加伯眼,拿白眼珠看他。心说你还哭呢,就你~~把我们都督给气死的。今儿我们听你站在我家都督灵前说些什么。说好便好~说不好啊~~别看方才鲁肃先生有话,那我们也顾不得啦。我们要把你乱刃分尸在我家都督的灵~前。
13、作为携手破敌的一个战友来说呀,你周瑜不应该把刘备逼得那么紧,逼得那么急。你把刘备由荆襄赶出去~~刘备上哪儿去呀。再者说人家~~有人家的安排打算。也就是说有人家自己的战略部署啊。诸葛亮~~出茅庐的时候就已经说了,必须把荆襄得过来,站住脚,然后进取西川。他连这地盘儿都没了~~你让刘备哪儿去呀?当然诸葛亮不能这么轻易把荆襄让出来了。实际诸葛亮这次为了荆襄九郡呐,是在跟周瑜斗志。诸葛亮啊~也不愿意伤了江东。说刚打完了曹操,这两家儿就立刻打起来。为此诸葛亮才再三强调借荆州。保留孙刘两家联合的名义,以拒曹操。那么给周瑜碰几个钉子之后呢,周瑜也就明白了。
14、谁知道这位周瑜都督没明白啊,让人家一气二气三气,到巴丘这儿~~气死了。气死周瑜这罪名就给诸葛亮按上了。
15、其实这是三国演义小说上这么写的。要按历史上来讲啊,这个周瑜不是一个气量狭窄的人。历史上的周瑜什么样?是气量恢阔,豁达雅致。作家为了艺术地再现周瑜,周瑜就是眼下这样子了。活活儿让诸葛亮给气死在了巴丘。
16、江东武将一看呐~~哼。诸葛先生不哭还好点儿,这一哭,那些将军们一个个斜楞着眼睛瞅着诸葛亮,真是斜目以视外加伯眼,拿白眼珠看他。心说你还哭呢,就你~~把我们都督给气死的。今儿我们听你站在我家都督灵前说些什么。说好便好~说不好啊~~别看方才鲁肃先生有话,那我们也顾不得啦。我们要把你乱刃分尸在我家都督的灵~前。
17、忠义之心,英灵之气;命终三纪,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肠千结;惟我肝胆,悲无断绝。昊天昏暗,三军怆然;主为哀泣;
18、孔明在灵前亲手拈香奠酒,随着这一拈香啊,诸葛先生这眼泪就止不住啦,如断线珍珠一般~~滚落下来。
19、忠义之心,英灵之气;命终三纪,名垂百世,
20、题目里的政治表演,其实就是政治的需要。《三国演义》里,周瑜中了曹仁的毒箭,但不至死,而真正致死的是,周瑜想夺回被刘备占领的荆襄九郡,三次用计,三次被诸葛亮破解而气死的。所以东吴大部分人对刘备、诸葛亮都恨之入骨,愤愤然欲取之。
21、“啊?”刘备一听,“不行不行,先生,您可去不得。”
22、孙权听了张昭这番话点了点头,“子布言之有理呀。公瑾归天,噩耗传来,孤手足无措啦。公瑾有王佐之才,今忽短命而死,我何赖哉。”我为什么这么哭哇?他那么大的才学,可现在死了,那么谁还来辅佐我呀,我还倚靠谁。“子布,你说的对。公瑾在信上写的很清楚,推荐子敬~为我江东三军主帅。孤敢不从之。”
23、这篇祭文读的悲声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孔明哀痛不已,悲痛欲绝把在场的东吴文武上下都感染了。
24、荆州在江东的细作飞报进荆州,禀报刘备和诸葛亮,说周瑜都督,已经命丧巴丘。即日江东必将致哀举丧。刘备和诸葛亮听过之后,互相看了看,不约而同地~~“唉~~~”叹了一口气,心里都不大好受。叹的是一代英豪~短命而死,周瑜周公瑾一世英名付于东流。
25、孔明⽈:“瑜在之⽇,亮犹不惧;今瑜已死,⼜何患乎?”
26、吊君丰度,佳配小乔;汉臣之婿,不愧当朝,吊君气概,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吊君鄱阳,蒋干来说;挥洒自如,雅量高志。
27、第二天一早,军师和赵云带着祭礼,就上路了。由打荆州奔柴桑。这柴桑在哪儿啊?就是现在的江西九江西南。他们一路走一路打听啊,打听什么啊?说江东周瑜死啦,谁接替周瑜这职位啦?这回打听清楚了,确实是~鲁肃鲁子敬。诸葛亮先生心里更稳当了。鲁肃~那是我很要好的朋友,我二人不单相好至厚,同时在孙刘两家~联合拒曹,这个战略大计的认识上彼此一致。所以诸葛亮挺踏实。
28、呜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岂不伤?我心实痛,酹酒一觞;君其有灵,享我烝尝!
29、评书《三国演义》第135回铜雀台曹操宴文武
30、诸葛亮去东吴吊孝周瑜是真性情不假,政治需要更不假,但还有一点是,周瑜死后,诸葛亮确实不在把东吴放在眼里?文中第五十七回,玄德曰:“只恐吴中将士加害于先生。”孔明曰:“瑜在之日,亮犹不惧;今瑜已死,又何患乎?”
31、第二次,草船借箭。周瑜想借着这个因由把诸葛亮杀喽。周瑜给他三天限,让他打造十万支雕翎箭,既不给弓也不发料,拿什么打呀。立下了军令状,箭打不成就要按军法从事。可是周瑜万万没想到,人家诸葛亮~用几只草船到曹操的营寨把箭给借来了。又没杀成。
32、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仗义疏财,让舍以民。
33、吊君弘才,文武筹略;火攻破敌,挽强为弱。
34、诸葛亮冤枉啊。人家诸葛先生为了刘备的霸业,早日形成鼎足,诚心实意想联合江东,始终把周瑜当做朋友。可没想到,这位周瑜都督心胸狭隘,气量狭窄,一口气儿没来,气得归了天了。
35、刘备问诸葛亮啊,“先生,江东的周瑜一死~~谁能代替他为江东三军统帅呢?”
36、话没说完一个个~听楞仓啷~仓啷啷啷啷~~刀剑出匣寒光一片。嘿呀~~压都压不住了劝都劝不了了。谁劝谁呀?
37、嘿嘿,敢情这当面儿捧~背后蹬~文人相轻啊,在后汉三国时期就已经很时兴啦。
38、古代东吴大都督周瑜,精通兵法,才智超群,只是肚量狭小,不能容人。他和诸葛亮共商破曹大计,可又想加害诸葛亮。周瑜攻打南郡时,曾身中毒箭。
39、刘备问诸葛亮啊,“先生,江东的周瑜一死~~谁能代替他为江东三军统帅呢?”
40、吊君壮力,远镇巴丘;景升怀虑,讨逆无忧。
41、赵云一听,“主公您就放心叭。我当谨~慎~行事。”
42、当诸葛亮趁乱用计先取南郡、荆州、襄阳后,周瑜一气之下箭伤复发。病中的周瑜仍想智取荆州,均被诸葛亮识破。周瑜一气再气,在“即生瑜,何生亮”的怨恨声中死去。诸葛亮得知周瑜的死讯,决定前去吊唁。
43、鲁肃和诸葛亮寒暄几句,鲁肃把诸葛先生请入厅堂。稍坐片刻,诸葛亮吩咐赵云将军,“更衣,到灵堂祭奠。”更衣呀?啊。得还上孝服啊。
44、刘备这里把话论,疆无海量不为能;一封书信气成病,三十六人丧了命;气死东吴周公瑾,何愁东吴不得平。孔明一旁哈哈笑,周瑜不死不为妙,要到东吴去吊孝。微臣昨夜把星观,蒋星集聚在东南;周瑜可能把魂还,要到东吴除后患;故此不可来相瞒,问声主公敢不敢。刘备听了吃一惊,他与我国有仇恨,前去吊孝要小心。当年借来荆州城,周瑜羞愧难出声;又到东吴去提亲,赔了夫人又折兵;明知东吴有老虎,偏偏要往虎山行。孔明这里笑哈哈,主公你把心放下;小小东吴我不怕。当初臣把江南下,独自一人到他家;周瑜设计把臣杀,三寸口舌战胜他;周瑜活在我不怕,他今死了又能咋;主公你把心放下,要到东吴藐视他。刘备再三劝不住,一心要到东吴去,怕他做了顺水鱼。叫声军师我先生,多带几个保驾人;倘若东吴起歹心,顺便与他争输赢;四路安排传令下,云长翼德去接应。孔明接着把话论,主公你要放宽心,不要半个保驾人。满朝文武都操心,军师为何独自行;他与我国有仇恨,羊落虎口马入坑;子龙一旁忙答应,愿保军师走一程。刘备这里把话论,叫声子龙你得听,我把话儿说分明。
45、诸葛亮今天见物思人,今日一看这把宝剑,周瑜都督那飒爽英姿的音容笑貌~~又呈现在诸葛亮的眼前。诸葛亮~唰~~~眼圈儿就红啦。他吩咐赵云:“祭礼~~摆上。”
46、“哎~呀~~~先生,那他们要加害你可怎么办。”
47、诸葛亮说的一点儿都不假呀。自从那次,险走柴桑舌战群儒之后,周瑜三杀诸葛未成啊。
48、第三次,那就是南屏山借风。当时周瑜下定决心啦,告诉徐盛、丁奉,你们到南屏山二话甭说,是举刀就斩,提头来见,我有重赏。可是把二将派去一看呐,人家诸葛亮先生~~早就走啦。
49、“主公放心。公瑾活着的时候,就不止一次,要杀害我诸葛亮。可是他都没有杀了。今瑜已死~亮何患乎。”周瑜现在死了,我更不怕了。
50、“我等要杀诸葛村夫~与周瑜都督报仇雪恨。”
51、诸葛亮也笑了,“主公您想哪儿去了,人家该要还是要哇。”
52、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追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53、说完了,诸葛亮传了一道令,让准备祭礼,派大将赵云,带五百军卒,随我~去柴桑~~吊孝。
54、诸葛亮由鲁肃先生陪同,来到周瑜的灵堂前。周瑜的灵,停在义武堂。这灵堂布置的是庄严肃穆,那挽联软扁呐~~挂满了整个的灵堂,连院子里都满了。有二百虎贲军,穿白戴孝,肃立两旁,肋下佩刀,刀把儿啊~~都拿白布缠起来了。桌子上摆满了祭品,正当中有一个大香斗是满土焚香。两边儿有八对素烛啊。就是白色儿的蜡。紧靠灵前横着一把宝剑,剑名干将啊。这是都督心爱之物,在三江口群英会上,周瑜都督亲自舞过这口剑。
55、掎角之援,首尾相俦,若存若亡,何虑何忧?
56、“啊~~先生,江东为公瑾治丧,我们该怎么办呢?”
57、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58、可惜这位文武全才的年轻统帅,就这样死去啦。周瑜不单文韬武略过人,同时还是后汉三国时期一位著名的音乐家,在当时流传着这么句话:曲有误,周郎顾。弦歌知雅意嘛。周瑜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呀。本事真大,可是气性也够大,这次就在巴丘这儿,活活儿的让人给气死了。让谁气死了?诸葛亮啊。
59、呜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岂不伤? 我心实痛,酹酒一觞;君其有灵,享我烝尝!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仗义疏财,让舍以民。 吊君弱冠,万里鹏抟;定建霸业,割据江南。 吊君壮力,远镇巴丘;景升怀虑,讨逆无忧。
60、可把长史张昭吓坏了,和文武是百般解劝。“主公不能因痛思公瑾而置霸业与不顾呀。这样,您就对不起公瑾这封书信啦。当今天下纷争,曹操仍然在虎视我江东啊。江东军中不可一日无主。望主公~先委以大将,然后再与都督公瑾治丧。”
61、诸葛亮虽然说的头头是道啊~~刘备还是不放心。特意把赵云叫到自己的屋里,“四弟呀,这次你随同先生到柴桑吊祭周瑜,可不同保我~~南徐就亲呐。你这回得格外加小心。千万~~不能让军师有丝毫差池。”
62、张昭说的对呀,您光这么哭不是个事儿,您要真的思念周瑜呀,您就得按周瑜说的办。先得把三军大都督选出来,然后,治理都督的丧事。时刻也别忘了,曹操~瞪着眼睛在那儿瞅着咱们呐。他还想取江东报赤壁之仇呢。尤其咱还养着一只大老虎,就那刘备,您别光顾了这么哭,别的全不管了,那不完了嘛。张昭~说的句句在理,长史嘛。这长史是什么官衔儿啊?按现在的职务来解释啊,就是秘书长。
63、自刘备兵败夏口,诸葛亮驾一叶扁舟随鲁肃来到东吴,智激孙权、智激周瑜之后,终促成孙刘联盟。然而周瑜却对诸葛亮屡下杀手,认为日久,刘备、诸葛亮必是东吴大患。既然如此,为什么说,诸葛亮吊孝还是真性情呢?以下三点可供大家参考、讨论。
64、呜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岂不伤?君其有灵,享我烝尝!吊君弘才,文武筹略;火攻破敌,挽强为弱。想君当年,雄姿英发;哭君早逝,俯地流血。
65、诸葛亮舌战群儒,不是显露才华,更不是逞口舌之快,那个局面是战与和、生与死的抉择时刻,因为那个时候的东吴,是一片投曹之声。虽说东吴主孙权是一代名君,但是如果没有周瑜的极力劝谏,孙权下不定决心,就不会有火烧赤壁,大败曹操,刘备集团也就没有翻盘的机会了。周瑜等于是救命之恩,斯人已故,吊孝,自是真性情。
66、诸葛亮与当时的襄阳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黄承彦曾对诸葛亮说:“听到你要选妻,我家中有一丑女,头发黄、皮肤黑,但才华可与你相配。”诸葛亮应许这头亲事,迎娶她。当时的人都以此作笑话取乐,乡里甚至作了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但也有一种说法指黄月英本人极美,因此遭到乡里其他年轻女性的嫉妒而诋毁她的容貌。
67、"鸣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岂不伤?
68、唉!周啊,你不幸早逝!老天让你短寿,人们岂不哀伤?我心真痛,以酒浇愁;您若在天有灵,请享用我的祭品!凭您少年博学,结交孙策将军;仗义轻财,让出房屋给穷困人居。
69、三国,东吴大将周瑜欲从刘备手中夺回荆州,却屡中诸葛亮之计而不得成功,至气愤身亡,由此,周夫人小乔及东吴群臣对诸葛亮记恨有加。诸葛亮为巩固孙刘联盟,亲赴柴桑吊祭……
70、就在这时,鲁肃闻讯赶到。鲁肃来到这儿一看,“哎~~众位将军,你们这是何意呀?”
71、诸葛亮,字孔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后人称其为“智绝”,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有神鬼莫测之能。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因代表刘备与东吴和谈,和周瑜相识。同为当世豪杰的二人,对待双方的态度却截然不同,诸葛亮风轻云淡,至少外人看来将周瑜当成知己;而周瑜,自从自己的想法被诸葛亮轻易看穿后,就坐不住了,总想着要找机会除掉诸葛亮,至于周瑜的理由嘛:“此人不除,必为我江东之患。”
72、呜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岂不伤?我心实痛,酹酒一觞;君其有灵,享我烝尝!
73、“哎~~先生,鲁肃既为江东统帅,他以后就很少有时间上咱这儿来跟咱要地方来。”
74、“该不给还是不给。这地方咱不是借的嘛~~就给他来个永远借下去呀。”
75、只有一个人~~有点儿坐立不安。谁呀?就是诸葛瑾。替他兄弟诸葛亮捏把汗呐。
76、他是因为太懂周公瑾,所以他通过祭文让大家充分感受到了周瑜的存在和贡献,而能做到这一点也恰恰说明了他与周瑜知音一般的相知和相惜,只是二人各为其主,各尽其职罢了。
77、可惜这位文武全才的年轻统帅,就这样死去啦。周瑜不单文韬武略过人,同时还是后汉三国时期一位著名的音乐家,在当时流传着这么句话:曲有误,周郎顾。弦歌知雅意嘛。周瑜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呀。本事真大,可是气性也够大,这次就在巴丘这儿,活活儿的让人给气死了。让谁气死了?诸葛亮啊。
78、呜呼公瑾,不幸夭亡!惊闻噩耗,痛断肝肠!闻君仙逝,江河凝滞,闻君仙逝,星月无光!君如有灵,听我哭诉,君如有灵,享我蒸尝。
79、在诸葛亮执政时期,年青的后主,常欲采择以充后宫。当时负责宫中事务的董允以为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终执不听。 (64) 后主皇妃之数是一个复杂问题,涉及到皇宫规模建制等诸多问题,非董允所能决定。当时,“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