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论语十二章ppt(摘抄好句51句)

论语十二章ppt(摘抄好句51句)

论语十二章ppt

1、      (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2、  第十一章强调坚守志向,要捍卫自己的人格,坚守气节,(论语十二章ppt)。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4、他的学生们都为他守墓三年,然后痛哭尽礼而去,唯有子贡守了整整六年方才离去。孔子去世后,曾经涌现过一股否定孔子的声浪,子贡奋力为老师辩护,维护了老师的名誉。

5、孔子自己就是这头麒麟的化身,生非其时,一生屡遭打击,从没有获得过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一年后,孔子预感到自己死期将至,望着远道而来的学生子贡,他又咏叹出一首辞世之歌:“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孔子预言了自己的死亡,也在总结自己一生坎坷的命运。七天后,孔子去世了。

6、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8、孔子的声名不仅令他的学生们钦佩,直到今天依然在影响着世界。西方曾经评选过世界十大哲学家,孔子名列榜首。曾有西方哲学家说过21世纪是儒家文明的世纪。

9、译文: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0、译文: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

11、(1)  “学而时习之”一章中,前两个反问句强调了什么内容?(自己的快乐)而最后一个问句说明这种快乐是一种高尚的快乐。那他为什么而快乐呢?我们先来第一句。这一句中“而”字需要翻译吗?这里的“而”仅仅表示“学”与“时习”两个词组之间有一个先后顺序。看甲骨文中的“学”,形状象几个人在建造房屋。

1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13、(4)  这一章分成三段话,表面上看讲了学习方法,交友原则和个人修养,但核心却只有一个,是什么?(表达对道德的追求)这是修养人格的最重要内容,这一修养使孔子的人格完善,并且能够影响远人。孔子如何修养自己的人格?(永不松懈)这是人格修养的基础,那么,孔子及他的学生们又围绕这一点补充了哪些原则呢?(学生列举相关语句,老师指出其中的关键字含义)(论语十二章ppt)。

14、译文:孔子说:“三军可夺帅啊,男子汉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5、关于道德问题: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6、  第八章讲富贵和仁义之间如何抉择,体现了孔子宁愿贫贱而坚守义,不义之财不可取的观念。

1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8、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1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0、人格修养:永不松懈,时刻反省自己的言行,时刻关注身边的人与事,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21、这一章从表面上来看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学习的方法、交友的原则及与人交往的态度。

22、译文:孔子站在河边上说:“过去的如此夫,日夜不停地流去。”

23、(3)  “人不知而不愠”。这里的“而”需要翻译为“却”,语义发生了转折。他为什么不生气呢?因为他的追求与普通人不同,他追求的是什么?(最高的道德)只要他不丧失这一道德,他就不会生气,也唯有具备高级道德修养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24、      (翻译)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25、(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6、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27、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2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29、      (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30、(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1、可以:(古)两个词。可以,凭借。(可以为师矣)(今)表示可能或能够。

32、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3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34、(4)  以首章为核心,围绕首章内容,引导学生归纳孔子的人格修养,具体的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35、《论语》十二章,是指"人教版"《语文》(新版)初中一年级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其中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行。《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选自《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36、      (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37、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38、“善”的篆文由“羊”与“言”组成,原意是指吉祥,这里就是指人的优点好处。子夏的话与上文有什么联系?(补充说明了学习的内容应广博,学习的态度应诚实,还要多提问,多思考,是学习的基础)(学生活动:根据自身经历,说小故事解读这些内容)

39、这则是子夏提出的仁的几个要求。丰富的知识,多多提出疑问,多多深入思考。对于自己的志向不能有过多的功利干扰,要淡薄名利,只有平静的看待这些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理想。

40、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41、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42、处世方法:坚守自己的信念,绝不因暴力或穷困或改变。

4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44、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

45、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其,这。乐,乐趣。

4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8、zǐyuē:“zhīzhīzhěbúrúhǎozhīzhě,hǎozhīzhěbúrúlèzhīzhě。”《yōngyě》

49、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50、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